日韩精品福利免费观看高清,综合亚洲国产2020,99热只有精品这里,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1. <address id="kobe1"></address>
      
      
      <td id="kobe1"><tbody id="kobe1"><listing id="kobe1"></listing></tbody></t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教案

        時間:2022-05-26 16:37:10 七年級 我要投稿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則》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則》教案(通用11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教案 篇1

          【教學設計A】

          創(chuàng)意說明:此設計突出文言文教學特點,用做知識積累卡的形式化老師的瑣碎講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變老師灌輸為學生能力訓練,為零碎的文言知識搭建科學的知識體系。

          教學步驟:

          一、從孔子入選世界文化名人開始說起,導入課文。

          二、結合書下注釋,介紹作家作品。學生做知識要點分類積累卡一:

          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省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三、認讀課文,落實字音。

          1.朗讀課文,標記需要注意的字音。

          2.聽讀課文,校正字音。做知識要點分類積累卡二:

          生字詞:矣(yǐ)慍(yùn)弘(hóng) 柏(bǎi) 罔(wǎng) 殆(dài) 誨(huì)

          多音字:論(lún)語 三。▁ǐng)吾身 不亦樂(lè)乎 傳(chuán)不習乎 任重(zhng)而道遠 曾(zēng)參(shēn)

          通假字:①不亦說乎 “說”同“悅”,讀yuè,愉快。②由,誨女知之乎 “女”同“汝”,讀rǔ,你。②是知也 “知”通“智”,讀zhì,聰明,智慧。

          3.大聲地、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析讀課文,落實詞意句意。

          1.對照書下注釋,分“則”朗讀課文,弄懂各則大意。不懂的詞句,同學間討論解答。

          2.做知識分類積累卡三:

          重點詞意(參照課后練習一)

          難句翻譯(根據(jù)自己理解的情況來定)

          成語: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溫故知新 不恥下問 不亦樂乎 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gu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概括各則大意。做知識分類積累卡三:

          關于學習方法的: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關于求知態(tài)度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關于修身做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交流做卡感受,總結經(jīng)驗。

          七、背誦全文。

          【教學設計B】

          創(chuàng)意說明:誦讀是最古老、最樸實也是最有效的閱讀文言文的方式。學習《論語》這樣語言簡練、含義深遠的文章,就該是反復地讀,大聲地讀,搖頭晃腦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讀出書聲朗朗的課堂新氣象。

          教學步驟:

          一、由“半部《論語》治天下”之事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之說導入,交代學法。

          二、聽讀,體味。

          1.聽讀第一遍,標記字音。

          自由練讀,讀準字音。

          2.聽讀第二遍,標記節(jié)奏:句內(nèi)的節(jié)奏、句與句之間的停頓。

          結合文意揣摩練讀,要讀得節(jié)奏鮮明。

          3.聽讀第三遍,標記輕重:哪些詞語要重讀,哪些詞語要輕讀。

          4.聽讀第四遍,聽氣韻。

          學生模仿讀,體味讀,自由地讀。

          三、表演讀、誦。

          要搖頭晃腦地讀,要動容地讀,要氣韻暢達地讀,要陶醉地吟誦。

          【教學設計C】

          創(chuàng)意說明:本設計為故事穿插法!墩撜Z》涉及的人、事很多,在教讀過程中若盡可能結合學習的內(nèi)容,穿插有關故事,對初識文言文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激勵,對保護文言文閱讀興趣也會大有作用。

          教學步驟:

          一、由曲阜朝圣之舉和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一事導入。

          二、介紹孔子和《論語》。

          三、對照注釋逐則翻譯,理解大意,不好翻譯和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共同探究解答。

          在解答過程中可補充說話背景,可穿插相關故事,可引用《論語》中相近的觀點,也可要學生結合親身經(jīng)歷談認識。

          四、記誦全文。

          【資料整合平臺】

          1.課文背景資料

          ①孔子及《論語》簡介見教師用書。

         、凇墩撜Z》的幾個“最”:

          《論語》共20篇,492章,是《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之一。在我國,它最早提出教學要“因材施教”,采用“舉一反三”的啟發(fā)式;是現(xiàn)存的最早全部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書中記錄的孔子對《詩經(jīng)》的評論,是我國最早的文藝批評。

          2.課文擴讀材料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wèi)靈公》)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保ā豆遍L》))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保ā秾W而》)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保ā妒龆罚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

          【綜合性學習指導】

          漫游語文世界

          一、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要求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能關注生活中的語文現(xiàn)象,對“生活處處有語文”有切己的認識。

          2.要能夠具體生動地講述自己的見聞,能根據(jù)搜集來的素材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3.能寫出內(nèi)容充實、文從字順的作文。

          二、活動策劃

          課前明確活動目的、活動安排。完成選題、分組、制定活動計劃、進行搜集和調(diào)查、小組合作編冊等工作。

          課中主要用于交流活動感受、活動成果、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和作文指導。課后總結和評價。

          三、活動指導

          1.明確活動目的、活動整體安排。主題:漫游語文世界/目的:在生活中學語文/整體安排(見策劃)

          2.選題。按照教科書提供的材料,或師生共同羅列生活中常見的語文現(xiàn)象若干,請每一位同學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條件和興趣愛好,選擇一題。

          3.分組。根據(jù)選題或調(diào)查途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推選出各小組召集人。以小組為單位制定活動時間表及活動具體方略,小組要進行細分工,成員之間注意聯(lián)絡合作。特殊情況可單獨一人進行調(diào)查。

          4.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調(diào)查活動。對搜集的材料做好選材取舍,科學分類,精當說明(點評),整齊謄抄,匯編成冊、冠名,使之成為集體勞動智慧的結晶。

          5.課堂交流:成果展示。各小組召集人向全班口頭匯報活動情況,“推銷”小組成果。

          體驗交流。各小組推選一位同學具體生動地口頭陳述活動見聞。

          自由發(fā)言,說說自己對生活中語文現(xiàn)象的思考。

          6.作文。兩類作文題,任選一題:

         、俳Y合這次語文調(diào)查的經(jīng)歷,以“從生活中學語文”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

          ②針對這次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的

          不純凈的語文現(xiàn)象,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題目自擬。

          寫法指導:

         、龠x準切入點。一般來說,切入點要小一點、新一點,要用別人之所未用的角度和材料,以求文章在“實”和“新”上有過人之處。

         、诔浞掷檬诸^資料。寫記敘文,要側重于生動描寫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語文現(xiàn)象;寫議論文,要有理有據(jù)地陳述自己的觀點。

         、圩⒅卣Z言表達的個性化?筛鶕(jù)所選語言現(xiàn)象的特點和自己文章的主題來設計作文風格,要善于化用鮮活的生活語言。

          四、活動評價。

          活動評價著重于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對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自主合作要給予充分的肯定;顒釉u價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主。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教案 篇2

          一、詞語積累

         。ㄒ唬┏R(guī)詞語

          [子]先生,指孔子。[時習]時常地復習。時,時常(又:按一定時間)。習,溫習、復習、實習。[朋]同門,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亦]也。[自]從。[(不)知](不)了解。[慍(yùn)]生氣,發(fā)怒。[君子]指高尚的人。[吾]我。[日]每天。[三。▁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為(wèi)]替,給。[謀]謀劃,指辦事。[忠]盡心竭力。[交]結交,交往。[信]真誠,誠實。[傳]老師傳授的知識。[故]指學過的知識。[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殆(dài)]有害。[誨(huì)]教,教導。[知(之)]知道(它)。[是]此,這。[賢]賢人,有才德的人。[齊]看齊,一齊。[內(nèi)]指內(nèi)心。[善者]指長處。善,好。[從]跟從,這里指學習。[士]士人,封建時代稱讀書人。這里指有抱負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弘(hóng)毅]剛強,勇毅。[任]負擔,擔子。引申為責任、職責。[重]重大。[已]停止。[歲寒]寒冷的冬天。歲,指時間。[凋(diāo)]凋謝。[行]奉行。[其]大概。[。╯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

         。ǘ┩僮帧⒐沤褡

          1.通假字:[女]同“汝”,你。[(是)知(也)]通“智”,聰明、智慧。

          2.古今字:[說]“悅”的古字,愉快。

          (三)成語

          [不亦樂乎]愿意是“不也很快樂嗎?”現(xiàn)用來表示達到極點的意思。

          [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認識現(xiàn)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

          [見賢思齊]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就想向他學習,和他一樣。

          [擇善而從]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guī)焆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形容謙虛好學。

          二、文學常識

          1.《論語》: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三、閱讀探究

          1.第一則:

         。1)這一則告訴我們要有怎樣的學習方法、學習樂趣(態(tài)度)和為人態(tài)度(個人修養(yǎng))?

         、賹W習方法:學后要時常復習。

         、趯W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探討學問。

          ③為人態(tài)度:對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學后復習本是一件艱苦的事,孔子怎么說是愉快呢?

          在復習中鞏固了所學,加深了理解,收獲增多,這對一個渴求知識和技能的人來說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遠方來”,孔子為什么會感到快樂?

          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投奔自己,向自己學習,且雙方可以探究學問,這自然是十分快樂的事情。

         。4)從第三句來看,我們應學習孔子什么美德?

          胸懷寬廣,為人大度。

          2.第二則:

          從曾子“三省”來看,古代治學之人非常重視的是什么?你怎樣看待這種做法?

          重視品德修養(yǎng)。德乃為人之本,治學之基。一個人首先應該有德,有才無德,其人會遭人鄙視,其才也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卻會引起消極的影響。

          3.第三則:

         。1)“溫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關系?作者強調(diào)了什么?為什么?

          不是。強調(diào)獨立思考的必要性?鬃诱f:“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復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可以為師”。所以,關鍵是要“知新”,這就要獨立思考。

         。2)“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對你有怎樣的啟發(fā)?

          在學習中要及時溫習舊知識,通過獨立思考,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新發(fā)現(xiàn),從而將知識融會貫通,增長自己的能力。

          4.第四則:

          (1)這一則闡述了怎樣的內(nèi)容?你從中掌握了什么學習方法?

          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告訴我們要學思結合,二者不可偏廢。

          (2)為什么要將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

          學是基礎,只學不思,是死學;只思不學,是空想。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真正領悟知識的精髓。

          5.第六則:

         。ǎ。┛鬃咏逃儆桑ㄗ勇罚爸疄橹,不知為不知”,用現(xiàn)代漢語概括孔子的觀點。

          要有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

          (2)為什么說謙虛是一種智慧?

          首先,謙虛是一種美德。其次,只有謙虛,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為求知和交往等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6.第六則、第七則:

         。1)這兩則講了怎樣的學習態(tài)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學習。既要學習長處,又要借鑒短處,從而反省自己。

         。2)用一個成語概括第七則的主要意思。

          取長補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蹦隳苈(lián)想到孔子的哪句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八則:

         。1)孔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什么?

          鼓勵門人一生為實現(xiàn)“仁”的理想而奮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為什么要強調(diào)“弘毅”?

          “弘毅”是剛強、勇毅的意思,只有剛強、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為之奮斗。

          8.第九則:

          怎樣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會現(xiàn)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險惡環(huán)境下,才能顯示出君子的操守。

          9.第十則:

         。1)“恕”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關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對“恕”的詮釋。

         。2)你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觀點?

          這句話現(xiàn)在看來,有其現(xiàn)實意義。其中包含相互體諒的意思。遇事如果換位思考,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改變已有的不正確做法,這樣就會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對立,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

         。ㄒ部烧勂湎麡O成分,略。)

          四、總結遷移

          1.請按照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品德修養(yǎng)給十則語錄歸類。

          ①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趯W習態(tài)度:有朋自遠方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guī)煋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燮返滦摒B(yǎng):人不知而不慍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新學期又開始了,我校要迎來一批新同學,請你從本文中為學校選擇一句話制成歡迎橫幅。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論語》中含有大量的成語,請再從《論語》中挑選出幾個本文外的成語。

          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4.又要重新布置班級了,請在本文中選擇幾條格言,書寫成條幅,掛在班級墻壁上。

         、賹W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跍毓识,可以為師矣。

         、蹖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苤疄橹恢獮椴恢,是知也。

         、菀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奕诵,必有我?guī)熝伞?/p>

         、呤坎豢梢圆缓胍,任重而道遠。

          5.學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為學生不應死學書本,應該掌握恰當?shù)膶W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更應加強思想品德修養(yǎng),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發(fā)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適應社會的需要。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書,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選文中的十則有的談求知態(tài)度,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修身做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讀字詞、積累文言詞匯。

          2、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整理、積累成語、短語等語言材料。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誦讀

         。病⒑献 探討

         。、培養(yǎng)勤學好問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態(tài)度 人生修養(yǎng)

          教學重、難點:

          揣摩文中重點語句的含義。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淺談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學情分析:語言簡練,含義深遠,因?qū)W生出次接觸文言文所以授課過程中老師要精講,學生要熟記深思牢記。

          課前準備:收集有關孔子的有關資料。

          教具準備:朗讀磁帶、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教案 篇4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國家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僅對我國、也對世界文化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今天聯(lián)合國還有他的塑像,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多媒體顯示孔子像)(學生回答)對,他就是孔子。今天,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他關于學習的一些論述,看看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關于孔子和《論語》(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預習: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教師明確有關資料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同學們自讀課文“閱讀提示”,慢讀全文。

          2.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語調(diào)。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朗讀課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結合課下注釋,串譯課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見賢思齊”章:見賢思齊、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擇善者而師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須堅強并且有仁愛之心,并能堅持到底。

          D、“歲寒”章:學會在逆境中求生存,不畏艱難。

          E、“子貢問”章: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強加于別人。

          4、小組內(nèi)交流每則文意,領會蘊含。

          5、教師抽查學生翻譯難句

          6、學生集體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7、學生跟著錄音輕讀,嘗試背誦。

          四、課堂總結:學生小結本節(jié)內(nèi)容

          五、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六、板書設計:

          七、課后反思: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教案 篇5

          一、復習檢查:

          1、注音、釋義:

          說 信 慍 三省

          2、翻譯句子: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二、精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chuàng)新:

          1.學生試作批注,概括、歸類每則內(nèi)容大意。

          2.積累格言警句和成語。

          指導學生運用“__________與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有關”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習慣有關,“人不知而不慍”與個人修養(yǎng)有關。

          教師點撥,幫助學生完成分類式學習筆記如下:

         。1)成語類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guī)?任重道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類

         、僬剬W習態(tài)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gu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

         、谡剬W習方法的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壅勑奚碜鋈说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guī)?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質(zhì)疑問難,合作探究:

         。1)“學而”章

          此章為儒家壓卷經(jīng)典《論語》開宗明義第一段。三個“不亦……乎”的反問復迭,盡得一唱三嘆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個人在別人不了解他的情況下總是怨天尤人,這樣的人配稱為君子嗎?聯(lián)系孔子經(jīng)歷,從中感受到孔子怎樣的人格呢?

          明確:“君子”,在《論語》中有多個義項:有時指有道德的人;有時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義。

          孔子一生際遇坎坷,但這位大智者能從理智上保持一種心理平衡,表達出一種坦蕩曠達的氣度,自謂之“不慍”,這種“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的精神足可為百世之師。

         。2)“溫故”章

          有些老師知道世上許多事情,講起來娓娓動聽,這樣的老師能說是好老師嗎?結合孔子的思想談談。

          明確:《禮記·學記》中記錄了孔子這句話:“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這說明了孔子認為只能記誦一些知識,是不能當別人的老師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可以為師”。

         。3)“誨女”章

          《論語》中這段話非常簡練,也沒有交代說話的背景,而《荀子》書里記子路盛服見孔子的談話背景,就詳細得多,書中說子路穿戴得整整齊齊去見孔子。臉上還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經(jīng)孔子批評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舊。從這個背景看,孔子說這番話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孔子說這番話的用意是,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用現(xiàn)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謙遜的態(tài)度,不可強不知以為知。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對此,曾經(jīng)有過不同看法,聯(lián)系生活體驗,談談該怎樣看待。

          明確:曾子曾經(jīng)說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薄爸摇焙汀八 闭强鬃印叭省钡膶W說的兩個方面?鬃佑眠@句話給“恕”下定義,其中包含了相互體諒的意思。

          對這一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有可取則予肯定,說錯了的(有可能誤解句意)要糾正。

          (5)“歲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確:何晏集解:“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茍容!边@是借松 柏后凋比喻社會現(xiàn)象。

          四、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處世之道,對此,曾有過不同看法,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怎樣看待“所不欲,勿施于人”?

          2.從“我的學習方法”或“我從《論語》學到很多”兩個題目中任選取一個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能引用論語或格言中關于學習方法的句子,字數(shù)500字左右。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寫作練習

          六、板書設計:

          《論語》十則

          學習方法:1、3、4、

          學習態(tài)度:5、6、7、

          修身做人:2、8、9、10、

          課后反思: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能對照反省自己。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課前準備】

          1、搜集資料:

          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nèi)容;搜集最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2、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nèi)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2、朗讀、背誦課文。

          3、研讀前五段內(nèi)容。

          〖教學設計

          一、激起興趣,導入學習

          1、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特別是《論語》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板書課題。

          2、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二、誦讀感知

          1、范讀: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

          2、自讀:學生自讀課文,

          3、感知:本文內(nèi)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兩方面的內(nèi)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

          (有的地方內(nèi)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三、合作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1、學生放聲自由朗讀前五則。

          2、齊讀。

          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

          (提示: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diào)。)

          3、小組合作解決語句并翻譯。

          4、質(zhì)疑交流:就課文字詞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zhì)疑,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5、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nèi)涵。

          (學生自主閱讀。)

          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diào)什么?

          學習方法上又強調(diào)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學習方法上強調(diào)獨立思考和復習。

          學生再思考:哪些語句強調(diào)謙虛,哪些語句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四、拓展體驗

          1、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2、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五、課外延伸

          1、(必做題)從問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

          2、(選做題)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讀書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

          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3、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設計

          一、課文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

          二、合作探究學習后五則

          1、誦讀: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

          2、感知: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nèi)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⑴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

          學生討論交流: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這句話的現(xiàn)實意義是什么?

          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jīng)得起時間和環(huán)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 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 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⑶ 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tài)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5、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guī)?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體驗反思

          1、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nèi)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2、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3、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4、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四、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nèi)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積累拓展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搜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3、背誦課文。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教案 篇7

          知識與能力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nèi)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4、背誦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jīng)典的原創(chuàng)精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引導教學法。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歷史的`長空中,群星璀璨。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叱咤一時的英雄豪杰可能已經(jīng)黯然失色,但是有一顆巨星卻歷經(jīng)千年的風雨而愈加輝煌燦爛。他就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自2004年至今,全世界已經(jīng)建立了近300家孔子學院;為什么孔子的思想會對后世,甚至全球產(chǎn)生這樣深遠的影響呢?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份好奇與崇敬走進第十課。

          二、走進作者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fù東南)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仁愛、愛人。在政治上主張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一視同仁),“因材施教”。

          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并重、舉一反三、啟發(fā)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tài)度,為后人所稱道

          2、《論語》是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屬于語錄體散文集,是有關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宋朝宰相趙普曾贊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從宋朝以來,《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成為封建時代讀書人的必讀書。

          三、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節(jié)奏

          論語lún 說yuè 慍yùn 三省xǐng 傳不習chuán 罔wǎng

          殆dài 誨女rǔ 是知也zhì 凋diāo 恕 shù 業(yè)yè

          亦yì 矣yí

          四、小組合作朗讀,注意朗讀要求

          1、聽讀

          2、自讀

          3、小組合作朗讀

          4、品讀

          5、背誦

          五、小組合作,結合注釋理解課文

          六、作業(yè)

          抄寫

          第二課時

          一、全班齊讀、學生個別讀,抽查學生能背誦的內(nèi)容。

          二、小組合作理解課文

          1、分組翻譯,每個小組重點負責1則

          2、小組交流

          3、小組質(zhì)疑

          4、教師補充,小結

          三、合作理解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中國古代對于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tǒng)文化典籍。

          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shù)臅r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傲暋,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慍:音yùn,惱怒,怨恨。

          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忠:忠心 盡心 信:真誠 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習:復習

          譯文:“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是否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否復習過呢?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先生說:溫習舊的知識,就可以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迷惑而無所得);

          殆:指精神懈怠 而:卻(但是)

          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chǎn)生疑惑!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女:同“汝”,人稱代詞,你。 是,此、這。 知,通“智”。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tài)度是聰明的!”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賢: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亦即賢士;思:想

          齊:即相等,也可釋為“看齊”

          。悍词。嗉幢日談e人不足之處,檢查自身存在的問題

          譯文: 孔子說:“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拖胂蛩待R,如果見到有人做不好,也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情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的優(yōu)點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他責任很重,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寒冷的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

          比喻要經(jīng)過嚴酷考驗,才能識別一俱的品質(zhì)。比喻只有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才能體現(xiàn)人的品質(zhì)。相似的句子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古人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贊美它們經(jīng)冬不凋的品質(zhì),也就是贊美那些在艱難困苦中不屈不撓、堅持真理、守衛(wèi)正義的人們。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奉行 之:代這句話 欲:想要 施:施與 于:給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ǖ溃桑∽约翰辉敢獾氖虑,不要施加給別人!

          四、朗讀,背誦

          五、作業(yè)

          繼續(xù)背誦課文,并把不會翻譯的句子找出來,把它翻譯完整。

          第三課時

          一、背誦導入

          二、合作探究

          1、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1)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2)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三、整理歸類

          1、成語類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guī)?任重道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類

         、僬剬W習態(tài)度的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

          敏而好學——好學 不恥下問——肯問,善問 學而不厭——不滿足,不驕傲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謙虛誠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不要不懂裝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

         、谡剬W習方法的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 溫故而知新——總結復習,發(fā)現(xiàn)新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合 默而識之——不斷積累

         、壅勑奚碜鋈说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吾日三省吾身

          四、總結文言語法:

          1、通假字:(通誰讀誰,通誰講誰)

          說:通“悅”,讀yuè,意為:愉快,

          知:通“智”,讀zhì,意為:聰明。

          女:同“汝”,讀rǔ,意為:你(第二人稱代詞)

          2、文言虛詞

          而:

         、夙樈舆B詞,表并列或承接關系,意為“并且”“而且”“就”或不譯。

          例:學而時習之 任重而道遠(并且)

          溫故而知新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 (不譯)

         、谵D(zhuǎn)折連詞,表轉(zhuǎn)折關系,意為“卻”

          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知而不慍

         、圻B接狀語和中心語

          例:提刀而立

         、苄揎椪Z,可譯為“著”“地”

          例:默而識之(地)

          為(1)wéi以為:把……當作(以:把 為:當作)

          例:可以為師矣

         。2)wéi 是

          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3) wèi介詞,意為“替”“為了”

          例:為人謀而不忠乎? (替)

          之(1)代詞:代指人(第三人稱)、事、物

          例:由,誨,女知之乎!(代事,代指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

          擇其善者而從之(代人,代指可學習的人)

          (2)助詞 ①結構助詞,意為“的”。

         、诮Y構助詞,用在主語和謂語中間,起連接主謂語,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簡稱“取獨”)

          例: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1)代詞 例:擇其善者而從之(代人,代指可學習的人) (2)語氣詞,放在句首表示揣測或反問語氣。

          例:其恕乎。ū泶y,意為:大概,也許)

          其真無馬邪?(表反問,意為:難道)

          焉(1)句尾語氣詞,無實意。

         。2)代詞,相當于“之”

          例:見賢思齊焉。(代指他,賢德的人)

         。3)兼詞(一字代兩字的意思)相當于“于之”

          例: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相當于“于之”,意為:在那里?/p>

          則 表承接關系的連詞,意為“就”

          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五、作業(yè):

          1、翻譯

          2、背誦《〈論語〉十則》

          3、課時方案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教案 篇8

          [創(chuàng)新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讀字詞;

          2、理解各則語錄;

          3、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二、教學思路

          板塊式教學思路,全課的教學主要分為三個板塊。

          三、創(chuàng)新意圖

          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

          四、教學過程

          第一個教學板塊:認讀課文。(15分鐘左右)

          1、同學們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

          2、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3、聽讀課文,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調(diào)。

          4、分“則”朗讀課文,每讀一則,都要求對應著“點讀”課文注釋。

          5、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說注釋,說譯文。

          6、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第二個教學板塊:析讀課文。(12分鐘左右)

          1、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

          2、同學們試作批注,概括每一則的內(nèi)容大意。

          3、教師指導同學們運用“ 與學習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與學習習慣有關”,又如“‘不恥下問’與學習態(tài)度有關”等。

          4、教師指導同學們就課文中喜歡的成語或短語說話,要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第三個教學板塊:理讀課文。(20分鐘左右)

          老師下發(fā)印有“分類式學習筆記”的練習紙,請同學們根據(jù)紙上安排好了的類別整理課堂筆記(或者老師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學們在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類記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省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2、在“成語”類記下: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知新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p>

          3、在“名言警句”類記下:

         、儆糜趯W習態(tài)度: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煂W而不厭敏而好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谟糜趯W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默而識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塾糜谒枷胄摒B(yǎng):人不知而不慍三人行必有我?guī)?/p>

         、苡糜谒枷敕椒ǎ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難句翻譯”類練習:

         、儆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

         、跍毓识,可以為師矣。

         、廴诵校赜形?guī)熝伞?/p>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菔耪呷缢狗颍簧釙円。

          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下課之前,同座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分類式學習筆記”。

          [創(chuàng)意說明]

          此教學設計的亮點在于“分類式學習筆記”。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是在向傳統(tǒng)的做法挑戰(zhàn):平時課堂上,學生花大量時間記錄的、知識零散的課堂筆記,包括對教師苦心設計的大量板書的筆記,在知識積累、能力培養(yǎng)、習慣養(yǎng)成和提高教學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立意高遠的課堂實踐活動。

          學生實踐活動的問題,是新大綱最為著重強調(diào)的內(nèi)容之一。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薄爸匾晞(chuàng)設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溝通課本內(nèi)外、課堂內(nèi)外、學校內(nèi)外的聯(lián)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這是在告訴我們,學生應在我們的語文課上進行充分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這一點,現(xiàn)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①熟練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對照反省自己

          ③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課前準備

         、偎鸭鬃蛹捌洹墩撜Z》的有關資料。

          ②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俳榻B孔子及其《論語》。

         、诶首x、背誦課文。

          ③研讀前五段內(nèi)容。

          ○教學設計

          中華民族有著數(shù)千年的文明歷史,產(chǎn)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則》。

          板書課題。

          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朗讀課文

         、俜蹲x

          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

          ②全班齊讀

          感知課文內(nèi)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jù)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理解課文內(nèi)容

         、倮斫庵攸c詞語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句子理解詞義,根據(jù)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見賢思齊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師導學: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傳不習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朗讀、背誦

          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作業(yè)

         、俦痴b課文。

         、诔瓕憽⒆R記字詞。

          ③預習剩余部分內(nèi)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傺凶x后五段內(nèi)容。

         、诶斫馊牡乃枷胍饬x

         、鄹爬ǔ烧Z、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yè)

          ①背誦課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理解后五段內(nèi)容

          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

         、僖娰t思齊焉。

         、谑坎豢梢圆缓胍,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塾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

         、芷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概括思想內(nèi)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nèi)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①學習方法

         、趯W習態(tài)度

         、鬯枷胄摒B(yǎng)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娰t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學習體驗

         、賹W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nèi)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谂c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邸皽毓识隆睂τ谥笇覀兊膶W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nèi)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作業(yè)

         、偻瓿伞把杏懪c練習”。

         、谒鸭墩撜Z》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教案 篇10

          一、教學要點

          1.了解儒家、道家兩家學說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較重要的概念,如“仁”“禮”“義”“孝”“道”“自然”“無為”等,并能有自己的體會;

          2.對儒道兩家學說的影響及其互補性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

          3.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形成語感。熟讀、背誦一些片段。

          二、課前預習內(nèi)容

         、逦难曰A知識

          A.語音

          盍(hé) 誨(huì) 裘(qíu) 敝(bì) 肱(gōng) 少(shào)者懷之

          智者樂(yaò)山 ,仁者樂(yaò)水 知者樂(lè),仁者壽。

          B.通假字

         、倏芍^好學而已(已:通“矣”)

          ②知者樂,仁者壽(“知”通“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點字詞

         、倬陀械蓝桑ㄕ菏棺约旱牡赖滦袨榈玫叫拚,使動用法)

         、诶险甙仓,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使動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關懷和愛護)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 回雖不敏(敏:聰敏、聰明)

         、芪迨烀ㄌ烀河猩咸斓闹家狻⒆匀坏谋x、人生的責任與義務等多層含義)

          ⑤是智也(是:代詞,這)

          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

         、咴笩o伐善,無施勞(伐:夸耀,炫耀;施:表白)

         、嗵煜職w仁焉(歸:稱許,贊許)

          ⑨小人長戚戚(長:總是,常常;戚戚:憂愁,哀傷)

          ⑩一日克己復禮(一日:一旦,表示假設關系)

          D.本課中所涉及的成語與格言。

         、偃,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谥疄橹,不知為不知

          ③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菥犹故幨帲∪碎L戚戚。

         、蘅思簭投Y

         、叻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E.重點虛詞:

          主要是“于”、“而”、“之”、“且”,請學生針對原文,選擇例句自己歸納其用法。

          ㈡學生根據(jù)注釋,依此翻譯節(jié)選各則,并思考每一則所反映的儒家的思想是什么,體會孔子思想的博大與深邃。

          三、教學過程

         。ㄒ唬⿲

          “宋代有名的宰相趙普曾經(jīng)對宋太宗趙匡義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钡拇_,我國兩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而《論語》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這個意思。

         。ǘz查學生預習內(nèi)容。

         。ㄈ┛鬃印ⅰ墩撜Z》簡介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建者,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追記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約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ㄋ模┪谋緝(nèi)容講析;

          1.“學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讀解】:此則講的是好學的態(tài)度、表現(xiàn)與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飽、不求食好,居住環(huán)境不追求舒適,居住環(huán)境較好的話會有一種依賴性,會對個人修養(yǎng)道德沒有幫助,反而使自己變得很懶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勞、敏捷、認真,而且要小心說話,俗話說得好“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說”;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讓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樣。

          孔子認為好學,要學業(yè)精通,就必須勤奮。學會居安思危,這樣就可以算是孔子所提倡的那樣。這句話可謂與我們現(xiàn)代人的追求是反過來的,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制度給大家的教育,就是要讀好書才能有好職業(yè),不斷拿學位才能有好的生活、“娶(嫁?)美女(帥哥?)買房買車”。

          這也是現(xiàn)實的,能拿在手里的;但這并不是說孔夫子古板、落后,而是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我們的一生,終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質(zhì)追求和感官享受終究有限,而精神的升華才是人生的最終之道。外在的追求會導致沖突緊張而又矛盾的一生,精神的升華卻會呈現(xiàn)心理的平安與人生的順遂。我們并不是要把兩方面對立起來,而是要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無限的寬裕,而物質(zhì)的追求,實在會讓生命總是緊張而煩惱。

          2.“為政”篇

          原文:“吾十又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我童年學習,到了十五歲時立下了求學的志向,三十歲時學問和處事都可以在社會上立身了。四十歲時學問上的問題都能清楚明白,立身處事有堅定的原則,不會被外界左右。五十歲時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給予我的使命職責和命運。六十歲時我聽到順耳話能夠分辨是非,聽到逆耳話能夠理解他人,對各種人的各種話都能分辨取舍。七十歲時我的心靈和行為都達到了自由王國的境地,行隨心至,從不越過仁的規(guī)范!

          子曰:“由(子路)!我教誨你的知道了嗎?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句不知道,這種態(tài)度才是明智的!”

          【讀解】:這一則講的是人的一生進德修業(yè)的發(fā)展過程,分為了幾個階段,真可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孔子是自學成才的典范,勤奮不倦地學習是貫穿孔子一生的主題。正是通過刻苦的學習,孔子才掌握了淵博的知識,并授徒講學,成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正是通過學習的積累,在不斷的學習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從而達到了“從心所欲”的境界?鬃訉W習如饑似渴,不斷的尋找機會充實自己,“入太廟,每事問”?鬃诱J為學習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政》)?鬃右詫W習為樂,并對學習有很深的體會。

          后一則強調(diào)了要正確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虛偽,人要有自知之明。

          3.“公冶長”篇

          原文: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鳖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弊釉唬骸袄险甙仓,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文:顏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顏淵:名回,字子淵。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鬃诱f(子: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說:“愿將我的車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輕]裘:泛指衣服!拜p”字為衍文,是因《論語雍也》中有“衣輕裘”而誤衍!棒谩保罕局钙ひ隆9玻簞釉~:指共同享用),用壞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車馬、衣裘用破,用壞。敝:使動用法。憾:抱怨)。”顏淵說:“(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處(伐: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勞(施:表白)!

          子路說:“愿意聽聽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說:“老年人,使他們安逸;平輩的人(朋友),使他們信任我;年輕人,使他們歸依我!保ò病⑿、懷:都作使動詞用,賓語“之”分別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懷:歸依)

          解讀:本章寫的是孔子和他的兩個學生以言“志”為題,討論怎樣做人和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為具體內(nèi)容簡短的一段對話。

          提出對處理“老、中、輕”三代人的人際關系的原則,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在新時期,尊老敬老、真誠守信、關心青少年成長,已成為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4.“雍也”篇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先生說:“知道它不如喜歡它,喜歡它不如以之為樂! 先生說:“智者喜歡水,仁者喜歡山;智者活躍,仁者沉靜;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讀解】:這里,孔子強調(diào)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才會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鬃诱沁@一點的身體力行者,孔子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即為明證。 后一段話,充滿了辯證法,也是孔子對人的個性的深刻體悟,很能給人啟迪!吧降某练(wěn),水的靈動”,也許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也許,并非每個人都能成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為目標來追求,人生就會更加有意義。

          5.“述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坦蕩,小人經(jīng)常心緒不寧。”

          【讀解】:君子光明磊落,不憂不懼,所以心胸寬廣坦蕩;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計,又每每庸人自擾,疑心他人算計自己,所以經(jīng)常陷于憂懼之中,心緒不寧。孔子認為,作為君子,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容納各種事件,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為君子。

          6.“顏淵”篇

          原文: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視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顏淵問仁?鬃诱f:“抑制自己,履行禮,就是仁。一旦這樣做到了,天下的人都會歸向仁。實行仁,全憑自己,難道憑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的條目!笨鬃诱f:“不合禮的現(xiàn)象不看,不合禮的聲音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鳖仠Y說:“我顏回雖然遲鈍,也要求實行這些話!

          【讀解】:這一則,孔子論述“仁”,強調(diào)克制私欲,用禮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側重強調(diào)了個人的修身。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從這則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對老師所學的信服,也可以看出師生關系的和諧。應該說,講究自我表現(xiàn)約束,用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來調(diào)適自己的行為與語言,提高個人修養(yǎng),使人與人的關系和諧,這種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7.“季氏”篇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依衰,戒之在得!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情:少年時候,血氣還沒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壯年時,血氣正旺盛,要戒除的是爭斗;等到老了的時候,血氣已經(jīng)衰落了,要戒除的是貪欲。”

          【讀解】:這一則,孔子從人生的三個階段,強調(diào)了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壯年要成熟穩(wěn)重,做事情要憑借理智,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可以貪婪。應該說,孔子說這些的出發(fā)點,還是“禮”的規(guī)范。這則對我們今天加強個人修養(yǎng),很有啟迪意義。

         。ù谁h(huán)節(jié)教學預設說明:翻譯可以交給學生回答,教師適當點撥;然后對于各則語錄所反映的思想,讓學生自由討論,教師也參與到其中,形成師生探討互動的課堂氣氛。

          (五)學習《論語》意義。

          1.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而《論語》則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經(jīng)典。

          在兩千余年的封建社會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而《論語》則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經(jīng)典。

          雖然新文化運動以來,儒家學說成了被打倒的對象,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仍然在我們的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影響著。盡管西方文化一直在向我們這個東方古老的國家不斷滲透,國人中受其影響甚眾,但國學作為中國固有的學術和文化,仍然是占主導地位的。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漢學不斷成為世界各國學術界要了解和研究的對象,今年就有許多國家興辦了孔子學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宣揚國學,宣揚儒家文化,有效地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

          自新文化運動以來,白話文逐漸興起,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的確是靠了邊,試問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對于國學了解多少?如果不在青年人中大力宣揚國學,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傳承,中華文明之所以沒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樣滅亡,就是因為文化傳承起了很大的作用。

          現(xiàn)在重提國學教育,宣揚儒家文化,就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墩撜Z》作為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雖然今天我們不可能把儒家思想和著作作為教育的主要部分,但至少要了解,相信通過了解,我們一定有所收獲。

          四、課后作業(yè)

          1.背誦幾則你最喜愛的論語。

          2.抄寫熟記詞語并翻譯全文。

          3.預習《老子五章》。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結合注釋理解文言語句,并熟讀成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2)、感受我國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理解《論語十則》的內(nèi)容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評點、質(zhì)疑法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自學內(nèi)容

          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nèi)容。

          2、結合注釋和工具書,掃清本課的字詞障礙。

          3、熟讀文章,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劃出自己最難理解的地方。

          二、教學內(nèi)容

          1、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活動形式:請一生講臺為大家介紹。

          2、初讀——讀準字音、停頓恰當

          指名學生朗讀,正音正字,指導語氣停頓

          活動形式:男女生擂臺賽。

          全班齊讀

          3、翻譯

         、偬釂栙|(zhì)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大家一起交流解決。

         、诜g;顒有问剑豪夼_賽:由男生講解第一則大意,男生聽完補充,女生聽完質(zhì)疑。

          4、整理文言知識:通假字;虛詞“而”的用法;成語。

          第二課時

          一、自學內(nèi)容

          1、熟讀并背誦后五則,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思考哪些內(nèi)容是探求知態(tài)度的,哪些內(nèi)容是談學習方法的,哪些內(nèi)容是談修身做人的。

          二、教學內(nèi)容

          1、你認為哪些語句是談求知態(tài)度的,哪些是談學習方法的,哪些是談修身做人的?

          歸納明確。引導學生明確每則的道理。

          2、談感受。

          哪則對你啟發(fā)最大?請說說你的感受。

          3、明確整理的文言知識。

          背誦并默寫《論語十則》。

          教學反思:

          學生對擂臺賽的興趣比較大,在男女生分別朗讀比賽和翻譯比賽時,學生聽的特別認真專心,全班學生都認真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了。需要思考的是學生在談啟發(fā)時,仍然停留在翻譯層面,談不出更深的理解,也不知道如何結合學習生活實際。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仍是很窄,語言表達較弱。計劃利用自習時間給學生讀讀《于丹論語心得》。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則》教案(通用11篇)】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語文《論語》十則教案03-27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則教案設計02-21

        高二語文論語十則教案12-25

        七年級上冊語文論語教案02-24

        七年級語文《論語》教案03-01

        論語十則原文翻譯03-13

        《論語》七年級語文教案03-21

        七年級課文《論語》十則教學設計12-17

        論語十則譯文及注釋03-31

        論語十則的原文欣賞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