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匯總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1
課文
胡蘿卜先生常常為胡子發(fā)愁,因為他長著濃密的胡子,必須每天刮。
有一天,胡蘿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著果醬面包上街去了。因為他近視,就沒有發(fā)現(xiàn)漏刮了一根胡子。這根胡子長在下巴的右邊,胡蘿卜先生吃果醬面包的時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醬。對一根胡子來說,果醬是多么好的營養(yǎng)。
于是胡蘿卜先生一步一步走的時候,這根胡子就在一點一點地變長。只要回頭看看胡蘿卜先生走了多長的路,就可以知道胡蘿卜先生的這根胡子已經(jīng)長了多長了。
胡蘿卜先生還在繼續(xù)走,長胡子被風吹到了身體后面,他完全不知道。
在很遠的街口,有一個男孩正在放風箏,線實在太短了,他的風箏只能飛過屋頂。
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剛好在風里飄動著!斑@繩子夠長了,就是不知道夠不夠牢固!毙∧泻⒄f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確定繩子夠牢固了,就剪了一段用來放風箏。
胡蘿卜先生繼續(xù)往前走,當他走過鳥太太家的樹底下,鳥太太正在找繩子晾小鳥的尿布。
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剛好在風里飄動著。
......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王一梅,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蘿、卜、愁、沾、晾”五個生字,正確認讀帶有生字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順著故事情節(jié)去猜想,感受閱讀的樂趣。
3.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
4.嘗試續(xù)編故事。
重點難點
一邊讀一邊順著故事情節(jié)去猜想,感受閱讀的樂趣。嘗試續(xù)編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質疑問難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生提問,教師梳理問題)
2.教師談話:這些問題老師也想知道,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今天的童話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課文自然段。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故事?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2.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胡蘿卜、發(fā)愁、沾到、晾尿布
3.再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什么故事?
4.接下來的故事會和什么有關?
三、自主閱讀,進行猜想。
1.通過初讀,我們知道了胡蘿卜先生每天為刮胡子而發(fā)愁。你能說說“發(fā)愁”是什么意思嗎?借機理解“發(fā)愁”。
2.有一天,胡蘿卜先生匆匆忙忙得刮胡子,結果漏掉了一根胡子。結果這根胡子變得怎樣了?讀2—4自然段,和同桌說一說。
3.默讀5—8自然段,想一想,小男孩用這根長胡子做什么?想象一下小男孩的心情。
4.當胡蘿卜先生路過鳥太太的家時,會發(fā)生什么事?請大膽的猜想,全班交流。
5.故事還沒有結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后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你為什么這樣想?先自己想,然后小組同學說一說。
6.全班交流。說說:你在什么地方做了預測?你為什么這樣想?
7.聽老師續(xù)講故事,看看自己的預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當鳥太太看見胡蘿卜先生風里飄動的`長胡子,高興地說:“可以用它來晾寶寶的尿布呀!
鳥太太剪了一段胡蘿卜先生的胡子,系在兩根樹枝的中間,晾起了一長串鳥寶寶的尿布。你瞧,鳥太太和鳥寶寶笑得多開心啊,再也不用擔心沒有干凈舒適的尿布了。
鼴鼠老師帶著學生過馬路,他們挨著個,但不是前面的撞了后面的,就是后面的踩了前面的。
這時,鼴鼠老師看見胡蘿卜先生的胡子,突然有了好主意。
她剪下一段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讓每個小鼴鼠都拉住這段胡子,自己牽著胡子走在最前面。這樣,小鼴鼠順利地過了馬路。
當鴨子先生對掉落在地上的書正發(fā)愁時,看見了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他說:“這下我總算找到捆書的繩子了!兵喿酉壬粝乱欢魏}卜先生的長胡子,把書捆成兩包,然后,拎著書一搖一擺地走了。
胡蘿卜先生繼續(xù)往前走。他的長胡子飄在后面,不知不覺被許多人剪下,派上了許多用處。
胡蘿卜先生想為自己配一副近視眼鏡,就走進白菜小姐開的眼鏡店。配完眼鏡,白菜小姐說:“如果你用長胡子做繩子,把眼鏡系住,就不怕找不到眼鏡了!卑撞诵〗阏f這些話的時候,用一根長胡子系住了眼鏡。
當胡蘿卜先生的眼鏡不小心從鼻梁上滑落下來的時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鏡。胡蘿卜先生說:“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8.最后,胡蘿卜先生還會為他的胡子發(fā)愁嗎?
9.說一說,原文中的故事你想到了嗎?我們有的同學雖然想的和文中不一樣,但是有理有據(jù),這樣的預測也是對的。
四、歸納方法,拓展延伸
1.學生再次自由讀課文,回顧課文內容,說一說:你認為預測應該注意到什么?
2.歸納,總結:(1)依據(jù)內容和生活常識來預測。(2)預測要有依據(jù)。(3)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預測和故事的基本內容不同時,及時修正自己的想法,接著預測后面可能會發(fā)生什么。
3.拓展練習:讀題目,猜猜可能寫了些什么?
《躲貓貓大王》《夏洛的網(wǎng)》《帽子的秘密》《團圓》《小靈通漫游未來》
五、課堂總結,提出希望
1.上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
2.教師提出希望:希望同學們在以后能大膽預測,合理預測,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小小故事王。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借助閱讀,在觀察、想象、發(fā)現(xiàn)中,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情趣。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并學會有理有據(jù)的預測故事將要發(fā)生的事情。
3.合理地續(xù)編故事或創(chuàng)編故事。
教學重難點:學會通過故事情節(jié)預測故事的發(fā)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有位特別的先生來到了我們的童話樂園里,他是誰呢?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在打開課文之前,讓我們看看胡蘿卜先生給我們布置了哪些任務?
(1)自由讀課文五分鐘,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真讀課文,看看在胡蘿卜先生身上發(fā)生了什么事?
2.本課中出現(xiàn)了幾個生字,誰能自告奮勇地站起來讀讀看。
a.指名學生讀。
b.加上拼音讀。
c.讓我們將詞語送入句子讀一讀。
我們剛才不知不覺就完成了胡蘿卜先生給我們的第一個任務,誰來完成第二個任務呢?能告訴我們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讀環(huán)節(jié)。
1.孩子們,胡蘿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因為近視而漏刮了一根。這根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醬瘋長起來。你覺得胡蘿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樣?
濃密的胡子令胡蘿卜先生很發(fā)愁,但這根胡子在別人看來卻有著另一種意想不到的用處。(大屏幕出示這段內容)
a.讀課文的時候根據(jù)課文中的關鍵詞語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把自己當成其中的一份子,就能體會文章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自由練讀)
b.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對自己來說是煩惱,對別人來說呢?
c.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幫助了小男孩解決了什么難題?
d.幫助鳥太太解決了什么難題?
e.還有可能幫助誰解決什么樣的難題?想一想,說一說。
所以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3.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誰來當胡蘿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
4.設疑感悟:胡蘿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僅幫助了自己更幫助了別人?墒牵}卜先生是那么喜歡自己的胡子,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心愛的胡子被別人用掉的時候,他會生氣嗎?為什么?想一想。
小結:我明白了,胡蘿卜先生不會生氣還會很快樂,因為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快樂?墒羌偃缬幸惶,胡蘿卜先生的胡子越來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沒有了,他還會快樂嗎?不管快樂還是不快樂,我們都能感覺胡蘿卜先生有一課樂于助人的心。
四、創(chuàng)編故事,繪寫結合。
(1)胡蘿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幫助了那么多人,讓那么多人快樂。當胡蘿卜先生繼續(xù)往前走,還會發(fā)生什么樣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畫筆畫下來并寫一寫你的故事吧。
(2)評價交流。
板書設計:
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
胡蘿卜的長
胡子幫助了小男孩→替代風箏線
鳥太太→替代繩子晾尿布
……幫助別人
快樂自己
1、自讀課文,認識5個生字,會讀帶生字的詞語。(學生)
2、教學課件。(教師)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2
教材分析: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的是生活在俄羅斯鄉(xiāng)下兩個小朋友的故事。課文先講兄弟兩個在住處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盡情玩耍的情景,使兄弟倆個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帶給他們的快樂。課文接著寫了“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草地的顏色在不同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再仔細觀察,又發(fā)現(xiàn)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最后作者總結全文,可愛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給他們生活帶來了快樂,還給他們帶來了探索發(fā)現(xiàn)的喜悅。
課文描寫 “我”和弟弟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jié)真實生動,使人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會心的微笑;課文結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講了蒲公英顏色晝夜發(fā)生的變化及進一步抒發(fā)了自己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課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對閱讀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本文語言優(yōu)美平實,內容也較簡單,是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體驗“美”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jīng)、絨毛、假裝、引人注目等詞語;
2.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朗讀,在讀中感受自然景觀的美,體驗發(fā)現(xiàn)自然奧秘的樂趣,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教學難點】
通過讀課文,與文中小男孩一起去發(fā)現(xiàn)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此外, 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
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PPT課件,搜集相關圖片資料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問題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草地是什么顏色的?你見過其他顏色的草地嗎?
2.出示課題:金色的草地。
看到課題想到了什么?
3.好,帶著你心中的疑問來讀課文,并找出不認識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設計意圖】單刀直入,引導學生質疑,并帶著疑問去初讀課文,導入簡潔而有效。
二、分小組自學,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小組長帶領組員商量準備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掃除文字障礙。
3.教師指導提出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可概括為四讀:
一讀:掃讀(掃除障礙讀)。小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中的字音讀準,把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做上記號,查字典解決。
二讀:連讀。小組內成員分自然段連讀課文,讀通課文,檢查字的讀音。
三讀:想讀。小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
四讀:選讀。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3.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回指導)
4.檢查自學情況。
。1)(板書生字)在自學生字時,你有哪些困難?(在字音、字型、字義等方面的困難)
在自學生字時,你還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訴同學們?
師生共同解決困難,教師相機指導理解”開心、一本正經(jīng)、揪掉、合攏“,可讓學生做一做相應的動作,重點理解”合攏“。
重點指導學生區(qū)別”近和進“、”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3)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并說說哪些內容比較吸引你的注意。通過讀課文,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檢查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蒲公英的資料,先讓他們說一說,然后對照課文的描寫和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進行比較、觀察,蒲公英是什么樣子的`?花是什么顏色的?有什么不同之處。
教師簡單介紹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黃棕色,葉根生,花為頭狀花序。
。4)本課生字較多,要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記憶。要指導讀準字音,如”蒲、傍“,識字要與詞語的學習結合。
【設計意圖】注重培養(yǎng)活寶 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習小組的學習功用,學生在組內商議并完成合作學習,互相取長補短,提高學習效果。之后在檢查自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更是適時點撥,發(fā)揮全班交流和學習的優(yōu)勢,優(yōu)化教學效果。
三、加強練寫,鞏固生字。
【設計意圖】為了更好的鞏固和掌握所學生字詞,課堂的練習對于學生寫得一手正確、規(guī)范的漢字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齊讀生字詞。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生字詞及概括上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來有效地激活上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也為快速進入新內容的學習作好了準備。
二、讀中質疑。
1.帶著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自由讀一讀課文。
2.再讀一讀課文,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問題或是你想說什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再讀,并思考、質疑,從中段起就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習慣和能力的養(yǎng)成,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第一自然段:
1.為什么草地會是金黃色的?
(1)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2)看滿地盛開蒲公英花的圖理解草地是金黃色的,結合感受讀一讀句子。
第二自然段:
1.同桌齊讀,感受文中的哥弟倆是怎么玩的。
2.指名兩位學生上臺像他們這樣玩一玩,一名學生上臺幫忙讀一讀文本。課件播放蒲公英四處飄散的樣子。
3.師生評一評,相機理解”一本正經(jīng)、使勁、假裝“幾個詞語。
4.再指導讀第二自然段,請兩位學生上臺演一演,一生幫忙讀。想象無數(shù)蒲公英飄散遠去的情景。
5.一起在讀一讀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詞。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讀,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自由說。
2.出示填空題: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說一說。
。2)指名說一說,加上動作說一說,不看提示說一說。
。3)指導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讀。
3.齊讀本段。
第四自然段:
1.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2.交流并指導朗讀。
。ɡ斫庾詈笠痪湓挘瑸槭裁匆黄鹌鸫,一起睡覺?)
總結全文:抓時間的詞來理清文章的脈絡,并根據(jù)學生的理解適時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設計意圖】課文內容不難理解,在研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和想象語言文字中的樂趣才是重點。
四、確定主題、練習寫作。
1.播放ppt課件,學生自主學習文章中優(yōu)美的語段,自讀欣賞。
2.說一說:生活中什么地方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快樂?用幾句話表達出快樂的心情及對這個地方的喜愛。
3.練習寫話:模仿文章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寫一段話。
【設計意圖】通過寫話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書寫能力,另一方面也會讓學生的思維更敏捷。
五、點評反饋、交流修正。
選擇好的的造句段落大家共享,并且對寫得好的學生口頭表揚,給以鼓勵。
【設計意圖】激勵學生,訓練學生寫句子的能力。
六、板書:
金色的草地
帶來發(fā)現(xiàn)秘密、尋找原因 可愛、有趣!
更加喜愛
快樂
教學反思:
文章語言優(yōu)美,讀起來瑯瑯上口,因此,”美讀“是本課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教學中,盡量巧妙地借助課件,借助對學生讀書的評價,幫助學生在讀中去感受,領悟,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描述的事物與情景的關注,入境入情,促進學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觀察自然的興趣。 另一方面,因為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少,但好奇心強,容易激發(fā)興趣,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展示課文相關圖片,使學生在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的同時,輕松、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有助于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3
設計說明:
本文介紹了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寫海濱,再寫小城,意在把小城放在海濱這個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麗。在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按照從海濱到小城的順序一一抓住景物特點,結合重點詞語體會海濱小城之美。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借助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的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總—分”的構段方式之美,嘗試在習作中運用此種構段方式。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結合預學案預習課文;觀察校園中最美的一處景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優(yōu)美。我們剛剛告別《富饒的西沙群島》,今天老師又要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這美麗的海濱小城。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預設:海濱小城指的是哪座城市?海濱小城在哪里?那里的風光怎么樣?
4.過渡:現(xiàn)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課文。
設計意圖:問題式導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二、初讀課文,檢查自學效果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
2.自由讀一讀本課的`生字,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
3.同桌合作學習生字,說一說自己記住了哪些字,哪些生字比較難記。利用字卡互相考一考。
4.課件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
海濱海鷗胳臂理睬裝載鳳凰亞熱帶榕樹石凳每逢除了
5.抽讀生字卡片,開火車輪讀。
濱鷗胳臂睬載凰亞榕凳逢除
強調:“睬、載”是平舌音,“載”在文中讀四聲。
6.學習多音字“臂”。
指名讀:胳臂(bei)手臂(bì)
7.理解詞語的意思。
(1)找一找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全班進行交流。請小老師來解決。
。2)教師重點點撥以下詞語。
海濱:海邊;沿海地帶。
浩瀚:水勢盛大。
寂寞:孤單冷清。
喧鬧:喧嘩熱鬧。本課指人們因為高興而大聲喊叫,場面非常活躍。
熱鬧:本指繁盛活躍的景象。本課指鮮花競相開放的景象。
每逢:每次遇到。
。3)小結:理解詞語的意思時,我們要先找到詞語所在的句子,再讀一讀這個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初讀課文來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在識字學詞中,發(fā)揮學生自主識記字詞的能力,通過自己質疑、全班解疑,教師點撥等方法來理解詞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思考: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2.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第1自然段:海濱小城美麗的大海和天空。
第2自然段:早晨,到處都被朝陽鍍上了一層金黃色。
第3自然段:沙灘上的貝殼與漁民捕魚歸來時的情形。
第4自然段:小城庭院里的樹。
第5自然段:小城公園的美麗。
第6自然段:小城街道的美麗。
第7自然段:總結小城的美麗與整潔。
3.梳通文章脈絡。
師: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海濱的景色?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小城的景色?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海濱的美麗景色。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寫小城的美麗景色。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總結全文,交代海濱小城的美麗與整潔。
4.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一讀這兩部分內容。(輕聲讀、默讀、大聲朗讀、小組合作讀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先讀懂每一個自然段的內容,再梳理全篇內容,幫助學生理清結構。
四、觀察示范,指導書寫
1.出示本節(jié)課要求會寫的生字。
濱灰漁遍躺載靠栽亞夏除踩潔
2.認讀生字,口頭給生字組詞。
3.說一說哪些生字較為難寫。互相交流寫好生字的方法。
遍:注意“扁”的寫法,不要多寫一橫或一豎。
躺:“身”在做偏旁時長撇不出頭。
靠:第四筆橫要寫得最長。
潔:注意右上部是“士”。
4.教師相機進行示范,重點指導“遍”“躺”“靠”的寫法。
5.學生練習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6.投影展示學生書寫的生字。
7.朗讀課文,積累抄寫。
在課文中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抄寫下來和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注重書寫指導,在學生認真觀察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示范,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同時,練習積累抄寫,從而把字寫得正確、美觀。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4
教學要求:
1、認識、會寫“畢、廢、購、酒、斤、錄、疾、駛、郊、段”10個生字;辨析多音字“了”。
2、默讀課文,做到邊讀邊思考。
3、明白什么樣的話是廢話,能在說話、寫話時盡可能地把話說得簡潔明了。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邊讀邊思考,明白什么樣的話是廢話。
2、弄清楚小熊收購的廢話有哪些毛病,應如何修改。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ㄒ唬┘で閷耄桀}激疑
師: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動物呢?
2、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3、對于這些問題,就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4、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收購廢話》。(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師:首先,請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標記生字詞,和本課出現(xiàn)的一些成語。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帶生字的詞語。
師:都找出來了嗎?我想請來把第一行的字詞讀一讀。生:……
師:真不錯,普通話很標準,聲音也很洪亮。
師:第二行的字詞老師還想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希望你也能像一樣,做
到聲音洪亮,讓全班同學都能聽到。
生:……
師:你可以當小老師了,你來帶大家把第二行讀一遍。
師:下面再跟老師把生字詞讀一遍,注意咬準字音。生:……(去掉拼音讀)
。ㄈ╈柟套R字,書寫難字
1、匯報自己用什么方法記住了哪個難字或易寫錯的字。
師:在這些生字里面,有沒有你覺得比較難記或者是難寫的字呢?
生:…
師:你又是如何把這么難的字給記住的?請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其他同學。
生1:……
生2:……
2、練寫難字,教師巡視,引導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指導寫好“購、酒、駛、段”,注意左窄右寬。
師:老師認為呢,難寫的字有“購、酒、駛、段”,請大家自覺在練習本上寫一寫,注意左窄右寬。(生練)
3、及時評議,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4、出示句子,了解“了”的兩種讀音。
“這個人羅羅嗦嗦說了一大堆廢話”中的“了”怎么讀?
“小熊幫助大家把話說的簡潔明了”中的.“了”又該怎么讀?(出示“明了”)你還能給“了liǎo”組幾個詞嗎?
師:請大家看到大屏幕,我想請字寫得的一位小朋友讀讀第一句話。
生:……
師:你來讀讀讀第二句。
生:……
師:認真聽的同學一定注意到了,我們這里有一個…、、
生:多音字。(板書)師:誰能分別給它們組詞?
生:……、
師:相信通過你的幫助,同學們一定能記住這組多音字,謝謝你!師:課文當中也出現(xiàn)了不少的成語。誰來說說你找到的成語有哪些?
生:(預設)一望無際、畫蛇添足、關門閉戶、自相矛盾。
師:那你能說說你對一望無際的理解嗎?一望無際在我們書本的第5自然
段。請其他同學做好筆記。
生:……
師:解釋非常到位,表揚。師:那畫蛇添足又是什么意思?
生:……
師:看來你對畫蛇添足這個成語理解了。我們在生活中做事的時候就不要畫蛇添足了。
師:再看到關門閉戶,你來解釋。生:……
師:自相矛盾呢,是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不一致。
。ㄋ模┞牱蹲x,劃分段落大意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認真地聽范讀,注意聽清楚字音,
邊聽邊思考:
本文可劃分為多少段?每段分別又說了什么?(段落大意連線)
師:你把課文分為了幾段?是怎么分段的?生:……
師:真會歸納。下面看一看老師是怎么分段的。(PPT連線)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5
學習目標:
1、學會古詩《山行》,讀準“斜”,理解“寒山”、“坐”、“石徑”等字詞的意思。
2、讀懂、感受古詩描繪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學習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教法指導:
目標教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學法指導:
閱讀自悟法、合作交流法。
預習指導:
誦讀古詩,會認會寫本課生字,能理解本課生詞,收集有關寫春的古詩。
目標導入:
1、同學們你還記得哪些寫春的古詩,作者是誰?
2、通過課前預習,你能有感情地朗讀《山行》這首詩嗎?
導學過程:
板塊一
自主學習:
1、輕聲讀課文,讀對字音,畫出生字。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么季節(jié),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從景色入手,了解古詩主要寫什么。]
展示交流:
1、生字自學情況
2、課文朗讀情況
3、指名讀課文。
4、回答問題
板塊二
學習引導:
1、生字新詞意思
2、了解詞語大意
3、試著說說詩句大意
展示交流:
1、理解字、詞、句意思
2、理解詩意。
。1)為什么稱為“寒山”?
。2)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3)讀第二句。理解“白云生處”。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
(4)、讀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詩人為什么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說說第三句話的'意思。
。5)、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于”。紅葉比什么還紅?
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板塊三:小組合作學習
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請用“我覺得()這個詞用得好,因為它仿佛讓我看到了()“或”我覺得()這個詞用得好,因為它表現(xiàn)出了()“句式說話。
3、展示交流
板塊四: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四、達標檢測
1、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2、練習背誦古詩。
3、填空:《山行》中寫遠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近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詩寫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五、總結提升
一首好詩是美的,一幅好畫是美的,一篇佳作會更美,你愿意把剛才你和杜爺爺一起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嗎?你愿意把它畫下來嗎?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6
《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原文
西沙群島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國的海南海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參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大龍全身披甲,劃過來,劃過去,樣子挺威武。
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全身部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shù)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島上有一片茂密的樹林,樹林里棲息著各種海鳥。遍地都是鳥蛋。樹下堆積著一層厚厚的鳥糞,這是非常寶貴的肥料。
海灘上有揀不完的美麗的貝殼,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龜了。每年四五月間,龐大的海龜成群爬到沙灘上來產(chǎn)卵。漁業(yè)工人把海龜翻一個身,它就四腳朝天,沒法逃跑了。
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島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樹林里棲息著各種海鳥。遍地都是鳥蛋。樹下堆積著一層厚厚的鳥糞,這是非常寶貴的肥料。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隨著祖國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可愛的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
《富饒的西沙群島》課語文教案
教學要求:
1.認識“饒”等11個生字。會寫“富”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五光十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摘抄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一張中國地圖。
2.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彩色掛圖。
3.小黑板三塊,或投影片四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你知道西沙群島在什么地方嗎?西沙群島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我們讀完這篇課文你就會有所了解。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生字新詞。課件出示帶生字的.詞語:
深藍、懶洋洋、披甲、劃來劃去、威武、揀貝殼、形狀、漁業(yè)、工人、肥料、祖祖輩輩、富饒、島嶼、山崖、棲息、鳥糞
a.指名讀,注意正音。
b.開火車練讀,齊讀。
c.重點指導難認難寫的字:懶、威、武、揀、輩
d.學生練寫生字。
3.交流老師提出的問題。
a.從地圖上指出西沙群島的具體位置。
b.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讀畫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三、朗讀感悟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并想一想喜歡的原因。
2.小組交流。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朗讀給小組同學聽,相互評價。
3.全班交流。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說說喜歡的原因。
4.重點感悟。
a.出示句式。
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
b.朗讀體驗。這兩段話寫了什么,你覺得寫得怎么樣?
c.仿照句式寫話。
用“有的……有的……有的……”寫一句話。
四、課后拓展。
1.搜集描寫祖國風光的詩句、諺語、歇后語等。
2.背一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2.教師出示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有關圖片,學生看圖背誦相應的段落。
3.舉行“可愛的祖國”古詩名言展示會。
、賹W生交流描寫祖國風光的古詩。如:
《望廬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錢塘湖春行》。
②學生交流描寫祖國風光的諺語。如: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峨嵋天下秀,三峽天下雄。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二、積累語言。
1.學生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2.聽寫剛才抄寫的詞語,聽寫后自己對照批改、訂正。
3.抄寫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
三、拓展延伸。
學生把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島用絢麗的色彩描繪出來,辦一期《可愛的西沙群島》畫展。
板書設計:
富饒的西沙群島
海水:五光十色
海底:珊瑚、海參、大龍蝦、各種魚類
海島:海鳥、鳥蛋、風景優(yōu)美
物產(chǎn)豐富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內容翔實的課文。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里、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于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課文的主旨是要使學生了解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的可愛的地方,要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語言的優(yōu)美,積累好詞佳句。這一節(jié)課,我緊緊圍繞課后題設計了兩個任務:一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介紹西沙群島自己喜歡的一處景物;而是選擇課后題其中的一幅圖片,經(jīng)過查資料,了解圖片上海生物的名字、樣子、特點以及生活習性等,做前置性作業(yè),拓寬學生海洋生物知識面,運用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
成功之處:
在回憶課文的整體結構、每段的構段方式時,我過得比較細,感覺大多數(shù)同學們都掌握了這些知識,因為同學們以小組交流“我”喜歡的海景時,要么是總分,要么是分總,要么是總分總;小練筆時,我走在其中一一指導,也發(fā)現(xiàn)只有幾個孩子不能圍繞一句話來寫?傊@種寫法同學們是掌握了,只是表達上語言還是不夠靈活,主要表現(xiàn)在模仿太呆板,想象還不夠豐富。
不足之處:
我感覺注重復習課內知識時間花費太多了,鞏固復習課文表達與寫作方法太細了。其實做前置作業(yè)認真的孩子們,人家了解了不少海生物知識,在寫話之前,讓他們交流一下所收集的知識,這樣能夠加快寫作的速度。所以,以后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考慮到前置作業(yè)的作用,切記流于形式,一定讓它真正發(fā)揮課堂作用。
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我更應該引領著學生去欣賞,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感受與想象發(fā)揮的空間,課前一定做好精心設計,做好全盤考慮,為學生充分發(fā)展打好基礎。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7
教學要求:
1、正確書寫“搭、父、嘴”等13個生字,會認“父、啦、鸚、鵡、悄”五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教學重難點:
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師:你喜歡小鳥嗎?說一說喜歡哪種鳥?(談感受)
2、師出示“搭船”一詞,問:你搭過誰的車或船?去過哪里?(生講)師:一次,一只鳥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讓我們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課《搭船的鳥》。
二、檢查預習。
學生讀文,糾正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三、自讀自悟。
1、師: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
2、學生互助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3、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正確流利、同學愛聽。
4、檢查朗讀。以小組的形式匯報,匯報時可自定齊讀人數(shù),也可派選一名同學代表本組朗讀,聽后其他同學隨機評價。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主觀察本課生字有什么特點。
2、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字形的?
3、提醒:本課左右結構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學生描紅、摹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開火車認讀生詞。
二、精讀讀感悟。
出示閱讀要求:請同學們自己自由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搭船的鳥是什么鳥?這只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歡這只鳥嗎?可以用鉛筆畫出你喜歡的句子和詞語,把你喜歡的句子自己讀一讀。
1、小組內交流一下你所畫的語句,互相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2、班級內匯報。
三、重點句段指導。
1、你知道這只鳥長什么樣子嗎?(生說后,出示鳥樣子的句子)
板書:嘴——紅色
羽毛——翠綠
翅膀——藍色
得出:外形美麗(根據(jù)板書引導學生背誦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chǎn)生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讀第3自然段的問句。
3、“我”發(fā)現(xiàn)翠鳥后仔細觀察它可愛的樣子,找到描寫翠鳥樣的.句子后反復讀一讀。(生讀)
4、“一下子”、“沒一會兒”說明了翠鳥的動作怎么樣?
板書:一下子沒一會兒
得出:動作迅速、敏捷。
5、讀下面這段話,注意加點的詞語,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
“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墒牵瑳]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師指導朗讀。
6、最后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了那只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們的老師。師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7、小翠鳥居然敢站在船頭,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8、指導學生朗讀全文。
四、拓展閱讀。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給同桌,可以說說為什么喜歡?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關的翠鳥的知識介紹給自己的伙伴。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8
妙析教材
花園、果園、田野、小河……我們周圍有許多美麗的地方,你發(fā)現(xiàn)了嗎?如果你發(fā)現(xiàn)了,就請你把身邊的美景介紹給別人吧。如果你還沒有發(fā)現(xiàn),就趕快走出家門去看一看吧。這次習作不僅能鍛煉學生從課文中學到的寫作方法的運用能力,而且能讓學生在享受觀察樂趣的同時提高想象力。
學情分析
本單元課文中已安排有用幾句話寫海底的景色和仿照《美麗的小興安嶺》用一段話寫家鄉(xiāng)最美的季節(jié)的小練筆。這種由話至段到篇的螺旋上升、層層遞進的編排方式,就是指導學生扎實寫作的方式。只是在這篇習作中,要求學生試著用從課文中學到的方法,能圍繞一個意思寫,這在原有句段的基礎上提高了要求,學生寫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還需要教師的指導。
教學建議
寫作前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對所要寫的地方的景物了然若胸,甚至可以將景物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回顧課文的寫作特色,特別是圍繞一個意思寫,讓學生領悟到這種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抓住景物的特點,嘗試運用本單元課文的某些寫景方法進行描寫,表達自己對景物的贊美之情。
2.能自我修改作文。
3.能和同學分享自己筆下的美景。
【過程與方法】
觀察生活中的景物,在享受觀察樂趣的同時提高想象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交流和評改的過程中激發(fā)潛能,豐富積累,陶冶情操。
重點難點
重點
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觀察與描寫,嘗試運用本單元課文中的某些寫景方法,圍繞一個意思寫。
難點
提高觀察力和想象力。
教學準備
教師:本單元課文主要特色的課件。
學生:課前觀察自己要寫的地方,積累素材。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指導學生習作。
重點難點
重點
指導學生習作的時候能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方法,圍繞一個意思寫。
難點
快速行文,一氣呵成。
教學過程
一、作文前:未成曲調先有情
1.話題交流,真情相融:吹面不寒楊柳風。
師:同學們,請你們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去過的一個美麗地方吧。
2.學生自由交流。
3.激發(fā)情趣,游戲引路。
(1)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去幾個神秘、好玩的地方。(邊播放西沙群島、小興安嶺、海濱小城的錄像,邊生動介紹。)
師:剛才我們去哪里觀光了?(西沙群島、小興安嶺、海濱小城)
師:對,你們覺得這些地方的風光怎么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能具體說說嗎?
(2)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指導回憶美的地方。
二、作文中:奇思妙想我能行
1.奇思妙想,開啟心路:一語天然萬古新。
師:同學們剛才有聲有色地作了具體的介紹,真讓我大開眼界。如果把它寫下來,就會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國河山的美麗了!可是該怎么寫呢?我們可以從剛學過的幾篇課文中學到一些方法。
2.課件出示本組課文:柳暗花明又一村。
《富饒的西沙群島》:海面--海底--海島
《美麗的小興安嶺》:春--夏--秋--冬
《海濱小城》:海濱(大海、沙灘)--小城(庭院、公園、街道)
3.佳作引路,指導章法:要把金針度與人。
(1)師:老師想給大家介紹一個地方。(課件出示)節(jié)日里的天安門廣場,是歡樂的世界,是鮮花的海洋。來到廣場中央,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鮮花環(huán)繞的噴泉。噴泉不斷地向上噴涌,噴出的水柱高達20多米,直沖云霄,像銀色的瀑布從天而降。那飛濺的水花,像散落的`珍珠,像飛舞的輕紗,在微風中飄飄灑灑。嘩嘩的水聲是噴泉唱出的歡樂的歌。在大噴泉的四周還有一圈小噴泉,它們爭著搶著向上跳,好像跳躍的音符,又像綻開的花朵,美極了!
(2)師:誰能說說這段話哪里寫得好?為什么好?
(3)學生討論。
(4)教師小結:對,老師在介紹景物的時候把看到的景物的顏色、樣子都說出來了,而且還用上了好詞好句,還有打比方的句子,這樣就把景物說清楚、說生動了。說清楚、說生動了就能夠吸引人。(板書:吸引人--說清楚,說生動)
(5)老師還想給大家介紹一個地方。讀一讀下面的段落,想一想:這段話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哪些句子寫得好?(課件展示佳作片段)
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shù)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板書:圍繞一個意思寫)
4.快速行文,一氣呵成: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請大家拿起筆來,介紹一處自己周圍最美的地方。寫的時候,試著運用圍繞一個意思寫的方法。
學生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梳理板書
習作:這兒真美
吸引人--說清楚,說生動
圍繞一個意思寫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講評、修改習作,掌握習作修改的方法。
2.能和同學交流習作。
重點難點
重點
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中的錯誤,領悟寫景習作的方法。
難點
能和同學交流習作。
教學過程
一、自我欣賞,同伴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盤
1.拿出自己寫好的習作,修改習作中的錯別字。
2.小組交流,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小伙伴聽聽,讓他們評價、補充。(人人發(fā)言,互評互議,教師指導。)
3.共評共議,評選優(yōu)秀習作。
(1)小組長以自己的特色介紹。(如:詞語用得最精妙、介紹得最精彩、圍繞一個意思寫、用上了本單元課文中的詞語,等等。)
(2)小組內評出寫得最好的習作,小組長或本人上臺讀一讀,介紹一下優(yōu)秀習作的特點、長處。各小組匯報交流。
(3)其他小組可以發(fā)表不同的看法,議一議,評一評。
二、集體會診,創(chuàng)新行文:二月春風似剪刀
1.課件出示習作。
師:針對這篇習作,大家先讀一讀,看看這篇習作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提出修改建議。(教師簡要提示修改標準。)
2.學生發(fā)表建議,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修改。修改后再一起讀一讀。
3.將習作工整地謄寫在作文本上,放在展示臺上展示,一起欣賞。
三、佳作展覽,評選最佳:回眸一笑百媚生
1.從學生的習作中評出“最佳開頭”“最佳結尾”“最佳句子”“最佳段落”“最佳小作家”“最佳小編輯”等。
2.獲得最佳的作文,入選班級優(yōu)秀作文集,同時可以給報刊社投稿。
四、美文賞析
這兒真美
郊外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天空是那么干凈,透亮,好像一塊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天上飄著朵朵白云,有時像一只只可愛的綿羊,有時像一團團的棉花糖,有時又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一群群大雁飛往遠方,有時排成一字形,有時排成人字形。
遠處,有一座座大山,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山坡上,一棵棵松樹好像堅強的士兵一樣,守護著大山。
近處,綠油油的草地上還有幾只小白兔在跳來跳去。小河里,魚兒在歡快地游著。它們有時在水中吐泡泡,有時停下來,游著游著,好像發(fā)現(xiàn)了敵人一樣,快速鉆進水草里不見了。水中還有幾只大螃蟹,舉著威武的大鉗子,好像在比武。
啊,這兒真美!
點評:文章開篇點題,用“郊外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引出下文,接著具體敘述了這兒怎么美,最后直接抒情。全文布局嚴謹,語言優(yōu)美,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把景物描寫得形象、生動。
梳理板書
習作:這兒真美
修改習作交流習作
教學感悟
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習作的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在本次習作的指導中,我首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去過的一個地方,再帶領他們去西沙群島、小興安嶺、海濱小城的視頻中旅游,消除了學生對習作的畏懼心理,為學生的習作做好鋪墊。緊接著引導學生從范文中學習寫作方法,讀中學寫,立竿見影。學生能夠快速積累語言,活化寫作技巧,感悟寫作方法。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9
課時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麗的,物產(chǎn)是豐富的,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激趣,引入學習
1、課件再次播放小興安嶺森林圖片,引導學生觀圖并說說小興安嶺給自己留下的最大印象是什么(樹木很多,就像是綠色的海洋……)。
教師適時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借助這段話說說哪些詞語都讓自己感受到了小興安嶺的樹木非常多。
2。學生交流,課件聚焦“數(shù)不清、幾百里連成一片、綠色的海洋”這幾個短語以及省略號,引導學生體會小興安嶺的樹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種類也很多。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第1自然段。
3、過渡引入:孩子們,小興安嶺除了樹木多之外,還有哪些美麗的風景呢?接下來請大家跟隨老師一起去那里近距離地看看吧。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法,讓學生由對畫面的感知引入到對小興安嶺的整體感知,并在此基礎上有效激發(fā)了深入了解其四季特點的積極性。
二、精讀課文,感悟美景
(一)指導精讀小興安嶺的春、夏之美。
1、引導學生認真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都抓住了春天小興安嶺的哪些自然景物進行描寫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想象它們在春天時的特點。
(1)學生交流對自然景物的感知(寫了樹木、溪水),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再讀描寫樹木和溪水的句子,看看它們各自在春天到來時都是怎樣的(樹木抽出新枝、溪水漲滿了……)。教師適時歸納板書:抽新枝、春水漲。
。2)課件播放春天樹木生長、溪水流動的動態(tài)畫面,引導學生理解“淙淙”(水流動的聲音),同時引導學生比較句子,看看這兩句話中的劃線詞語哪一個用得好,為什么?
A。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B。春天,樹木生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3)引導學生比較體會,教師適時引導他們明確第一句話中的“抽出”更恰當生動,把春天到來時,枝條迫不及待抽枝長葉的勃勃生機寫活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話。
(4)再讀課文中描寫小鹿的句子,想象小鹿生活在這樣春意盎然的樹林中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教師適時引導他們抓住“散步、喝水、欣賞”等詞語體會小鹿舒適、安逸、快樂的生活情形,體會小鹿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板書:鹿歡暢)。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注意讀出春天樹林的畫面美。
2、認真研讀課文第3自然段,看看這段話中分別又寫了哪些自然景物,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將喜歡的原因簡單地寫在旁邊。
(1)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引導學生交流對景物的感知,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課件適時聚焦“樹木、霧、金光、草地、野花”。
(2)引導學生說說在這些描寫自然景物的句子中,自己最喜歡哪句話,原因是什么。
生:我最喜歡這一句:“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遮住了藍藍的天空!边@句話說明了枝葉長得非常茂密。
師:你從哪幾個詞語中體會到了枝葉長得很茂密呢?
生:“密密層層、嚴嚴實實”兩個詞語都說明了枝葉非常多,而且很有生機(板書:枝葉密)。
師(課件出示枝葉茂盛的圖片):你理解得非常準確,能把這句話讀好嗎?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話、齊讀,注意強調幾個疊詞,突出枝葉繁茂的特點。
生:我比較喜歡山谷中清晨的濃霧,走進去仿佛進入了人間仙境一般。
師:我注意到了你說的是“濃”霧,說說你是從哪里體會到霧特別濃的。
生:我從“整個森林浸在”體會到的,“浸”字表明霧很多,把森林都包住了。
師:這句話中的“浸”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覺得就像是水一樣,把東西都淹沒了。
師:老師贊同你的.理解,“浸”字原本指液體浸泡的意思,在這里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了霧多得就像是一片霧的海洋。
師:對,更進一步說明了霧很濃,看,都成了乳白色的海洋了(板書:霧氣濃)。
課件播放濃霧的圖片,引導學生再次體會霧多、濃的樣子。
生:我還特別喜歡陽光照在草地上的景象,陽光照得那些盛開的花兒格外美好。
課件出示畫面,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受陽光、草地、鮮花的美好樣子,也從真像個“大花壇”體會草地上花很多(板書:野花多)。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注意想象畫面美,并用略微輕緩的語速讀出這種感受。
。ǘ┳灾魈骄,感受小興安嶺的秋、冬之美。
1、過渡:孩子們,結合剛才對春、夏兩個季節(jié)的學習,說說怎樣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小興安嶺的景物美(讀句子……)。
教師適時歸納:對,抓住關鍵的詞語、句子在讀中想象體會,這無疑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式。接下來,讓我們自主學習小興安嶺秋、冬兩個季節(jié)的描寫。
2、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第4、5兩個自然段,注意邊讀邊找出主要的景物描寫,看看秋、冬兩個季節(jié)的小興安嶺分別又給我們呈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呢。
。1)學生交流,教師適時引導他們抓住第4自然段感受秋天的小興安嶺的特點,歸納板書:葉飛舞、果子熟、藥材豐,播放秋天小興安嶺的圖片,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小興安嶺不僅景色優(yōu)美,同時還有豐富、珍貴的物產(chǎn)。
。2)繼續(xù)交流對冬天小興安嶺的感悟,課件適時播放冬天小興安嶺的風光圖片,引導他們體會白雪皚皚的情景,同時抓住動物們不同的表現(xiàn)來體會它們此時的感受(躲起來,盼著春天快點到來……),教師歸納板書:樹積雪、動物躲、盼春來。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4、5自然段,邊讀邊想象兩個季節(jié)不同的畫面。
。ㄈ┩卣寡由欤喝绻阌袡C會到小興安嶺游玩,你會選擇哪個季節(jié)去?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在交流的時候注意抓住文中小興安嶺的四季特點。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采取了“扶放結合法”,通過指導學生精讀春、夏兩個季節(jié)的景物描寫,并讓他們歸納學法,然后再按照習得的方法自主探究學習,提升了他們閱讀語言、品悟文字的能力。
三、感悟文情,課堂小結
1、想象體驗:引導學生根據(jù)對小興安嶺四季的景物描寫,說說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小興安嶺。教師適時出示課文最后一段話,歸納板書:花園、寶庫,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注意強調“美麗的大花園、巨大的寶庫”兩個短語。
2、教師小結:這樣景色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的小興安嶺,確實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最后,老師想帶你們欣賞一首好聽的歌曲《走進美麗的小興安嶺》(課件播放歌曲,學生聆聽并結束學習)
板書設計:
春:抽新枝、春水漲、鹿歡暢
3、美麗的小興安嶺夏:枝葉密、霧氣濃、野花開花園
秋:葉飛舞、果子熟、藥材豐寶庫
冬:樹積雪、動物躲、盼春來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10
一、文本教學解讀
第一單元的《語文園地》安排了3個板塊的內容。
“交流平臺”是統(tǒng)編教材中第一次出現(xiàn),旨在引導學生交流有新鮮感的句子,感受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兩句例句第一句是課內的,選自《大青樹下的小學》;第二句是課外的,選自泰戈爾的《職業(yè)》,“更夫”是一個有新鮮感的詞語,意在引導學生在自己的閱讀實踐中關注有新鮮感的語句。指導學生交流時,一要緊密結合本組課文展開交流,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閱讀中有意思的地方,主動積累有新鮮感的語言。二要適時拓展,在課外閱讀中養(yǎng)成積累有新鮮感語句的好習慣。
“詞句段運用”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供8個成語,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共同特點是都帶有身體器官名稱,都和人的動作表情有關。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關注成語的結構特點,從而促進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激發(fā)學習成語的興趣。第二部分選取的三句話,需要指導學生通過正確的停頓、重音和語氣,表現(xiàn)出對句意的準確理解。三個句子都來自學過的課文,比較容易理解。第一句需要通過正確的停頓深入體會句意;第二句是通過讀對重音“一點兒”來感受人物的“不懂”;第三句是要讀對語氣,讀出人物對學問的認知和看法。第三部分編排了5個興趣小組的名字,名字中或能體現(xiàn)出活動特點,或加入了有個性的詞語,讓人一眼就能記住。教師可結合本班興趣小組特點,通過小組合作給自己的興趣小組取名,開展招募活動,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詞語。
“日積月累”編排的是清代袁枚的《所見》,目的是繼續(xù)增加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積累!端姟穼懴奶熘形缢姷降那榫埃ㄟ^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牧童捕蟬圖”。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讀通讀順。對于這首詩的意思,學生只要粗知大意即可,不要求串講,最后再讓學生熟讀成誦。
二、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交流積累有新鮮感的句子。
2.積累和身體有關的成語;通過正確的停頓和重音,朗讀句子體會句意;結合學習經(jīng)驗給興趣小組取名。
3.正確朗讀《所見》,背誦積累。
教學重難點:
1.養(yǎng)成積累新鮮感的句子的習慣。
2.抓住句子中的節(jié)奏和重音, 把句子讀得更好。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交流平臺
1.活動一:找找“有新鮮感”的語句。
。1)回顧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中有新鮮感的詞句。
如: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選自《大青樹下的小學》
。2)展示課前收集的本單元其他課文中有新鮮感的語句。
如句1: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選自《花的學!
句2:那時候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于書里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選自《不懂就要問》
2.活動二:交流“有新鮮感”的語句。
。1)出示第一句,說新鮮感。
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提示:這句話新鮮在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樹枝、鳥兒、蝴蝶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窗外的靜,同時也說明了同學們不僅讀課文時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而且聲音還十分好聽,讀得讓人入迷。
。2)出示第二句,說新鮮感。
我愿意我是一個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燈去追逐影子。
提示:“更夫”是個有新鮮感的詞,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鑼的人,是一種職業(yè)!疤崃藷羧プ分鹩白印卑迅虼蚋菰锏墓ぷ鲗懙蒙鷦佣钊讼蛲。
(3)小組合作說說自己找到的很有新鮮感的語句“新鮮”在什么地方。
提示:回顧本單元課文學習中找到的有新鮮感的語句,不必要求學生說得具體明確,能言之有理即可。
3.活動三:選選“有新鮮感”的語句。
步驟一:小組交流自己課外收集的有新鮮感的語句。各自說說新鮮在哪里。
步驟二:小組討論評選小組中最具有新鮮感的語句。
步驟三:小組代表交流小組最具有新鮮感的語句“新鮮”在什么地方。
步驟四:收集積累有新鮮感的語句。
4.活動四:開辦“有新鮮感”句子超市。
步驟一:準備一份有新鮮感句子“采購單”,課外采集自己認為有新鮮感的句子。
步驟二:小組合作對“采購單”上的有新鮮感句子進行分類上架?梢愿鶕(jù)自己對句子的理解進行分類,如:用了有新鮮感詞語的句子,用了有新鮮感修辭手法的句子等。
步驟三:帶上自己的“購物清單”,去采集有新鮮感的句子并和同伴交流“新鮮”在哪里。
步驟四:整理積累有新鮮感的句子。
板塊二 詞句段運用
1.活動一:火眼金睛。
步驟一:出示8個成語,指導正確認讀。
步驟二:再讀成語,說發(fā)現(xiàn)。
要點: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可以提示學生圈出每個成語中代表人身體部位的字。
提示:這些成語中都帶有身體器官名稱,都和人的動作表情有關。
步驟三:舉一反三,說說還有哪些這樣的成語,自主積累成語。
2.活動二:看誰讀得好。
(1)出示3句話,學生自由朗讀。
。2)同桌互讀,討論怎樣朗讀能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
提示:第一句“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指導學生正確停頓:“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钡诙洹皶镎f的是什么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指導學生讀對重音“一點兒”,突出“不懂”。第三句是人物說的話,要關注提示語“笑了笑”,朗讀時要讀出人物對“學問”的肯定,為了“學問”挨打也值得的決心。
。3)同桌練讀,相互糾正。
(4)展示朗讀,交流評價。
3.活動三:招兵買馬。
步驟一:說說自己平時接觸過哪些興趣小組或者興趣班。
步驟二:出示課文中出現(xiàn)的5個興趣小組的名字,猜一猜這是什么興趣小組,說一說自己怎么猜出來的。
提示:關注“泡泡”提示。
步驟三:請成立一個興趣小組,并為興趣小組取名,寫在老師下發(fā)的“招募板”上。
步驟四:把自己設計的興趣小組“招募板”貼在講臺上,招募有相同愛好的同學一起開展活動。
板塊三 日積月累
1.活動一:古詩我會讀。
通過借助注音自己讀、同桌互讀、老師范讀等方式,將《所見》讀正確、讀通順。
提示:把前鼻音“振”和“蟬”讀正確,“忽然”不能讀成“突然”。
2.活動二:古詩我會說。
(1)自己讀一讀古詩,你從古詩里讀到了哪些人、物?他們都在干什么?
提示:從古詩里能讀到有牧童、黃牛、樹林和鳴蟬。牧童騎著黃牛在唱歌,蟬在樹林里鳴叫,牧童想去捉蟬。
。2)看插圖,用自己的話來說說畫了什么,試著連起來說一說。
提示:引導學生能大致說出“時間地點人物干什么”就可以了。如:夏天的`樹林里,牧童騎著黃牛,唱著歌,聽到樹上的蟬叫,忽然停止歌聲想去捉蟬。
。3)借助插圖,根據(jù)古詩的文字說說古詩大致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提示:學生根據(jù)字面理解意思,或者借助圖片理解意思。詩意大致是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捉蟬。這一切叫袁枚看見了,袁枚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
3.活動三:古詩我能讀。
步驟一:圈出古詩中的動詞,讀一讀整首古詩,動詞讀得重一點。
步驟二:根據(jù)自己對古詩的理解,讀一讀古詩,思考哪里需要停頓,試著做一做標記。再讀給同學聽。
提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械。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步驟三:有節(jié)奏地朗讀古詩,可以加上動作。
4.活動四:古詩我會背。
。1)出示古詩(去掉動詞):牧童( )黃牛,歌聲( )林撼。
意欲( )鳴蟬,(2)出示動詞補充古詩:( )騎( ),( )振( )。
( )捕( ),( )閉口立。
(2)多形式背誦古詩。
步驟一:和同桌你一句我一句互背。
步驟二:看著投影儀上的插圖,試著背誦古詩。
步驟三:閉上眼睛,想象畫面,播放笛聲和蟬鳴聲,配樂入境背誦。
步驟四:同桌一人扮演牧童,一人扮演袁枚。“牧童”做動作,“袁枚”背誦古詩。
三、教學資源鏈接
(一)語文知識
停頓:指語音上的間歇。一般分語法停頓、強調停頓(邏輯停頓或感情停頓)、結構停頓。
語法停頓是指句子中一般的間歇,反映句子的結構關系。朗讀時常依據(jù)標點符號的要求來停頓。
強調停頓是指句子中特殊的間隔;驗榱藦娬{某一事物,突出某個語意或某種感情;或為了加強語氣,而在不是語法停頓的地方故作朗讀停頓;或在語法停頓的基礎上變動停頓時間,給聽者以思考的余地,便于理解、接受,從而增強朗讀的語言效果。又可叫邏輯停頓或感情停頓。
結構停頓是由文章的層次結構決定,是為了表示文章的層次、段落等所作的停頓。
重音:和停頓一樣,重音也是朗讀的基本技巧之一。重音又分詞的重音、語法的重音、感情的重音。重讀要強調的詞或者詞組,我們稱為重音。
。ǘ┩卣归喿x
職 業(yè)
泰戈爾
清晨的鐘敲了十下,我沿著我們的小巷到學校去。
我每天都遇見那個小販,他叫著:“手鐲,亮晶晶的手鐲!”他沒有什么急事要做,沒有哪條街道非去不可,也沒有什么時間非要回家。
我希望我是一個小販,整日在街上混日子,叫著:“手鐲,亮晶晶的手鐲!”下午四點,我放學回家。
我從一家門口看見一個園丁在那里掘土。
他用他的鋤子,想怎么挖,便怎么挖,他的衣服落上了塵土,如果他被太陽曬黑了或是被雨淋濕了,沒有人會罵他。
我希望我是一個園丁,在花園里掘土,沒有人來阻止我。
天一黑,媽媽就送我上床睡覺。
我從敞開的窗口看見更夫走來走去。小巷漆黑冷清,路燈就像一個臉上長著一只紅眼睛的巨人立在那里。
更夫搖著他的燈籠,他的影子隨之一起移動,他一生從沒有上床歇息過。
我希望我是一個更夫,整晚在街上行走,提了燈籠去追逐影子。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11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壩、漢”等10個生字,會寫“晨、漢”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早晨、鮮艷、打扮”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大青樹下的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
【重難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大青樹下的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歌曲引入,介紹資料。
1.播放音樂(或視頻)《愛我中華》片段: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
2.引導交流: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請小朋友說說你找到的有關不同民族的圖片,介紹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數(shù)民族的情況。
3.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特征、生活習俗。教師利用課后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情況。
4.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qū),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
【設計意圖:以優(yōu)美的音樂導入新課,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學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團結的熱烈氣氛。】
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板書課題:1.大青樹下的小學。
5.請大家讀題。誰來說說課題該怎么讀?我們再一起把課題讀一遍。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大青樹下的小學有什么特色呢?讓咱們一起走進這所大青樹下的小學,去認識一群少數(shù)民族的孩子,去感受這所小學的魅力。
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
。1)給課文標出自然段。
(2)勾畫出不認識的字,根據(jù)注音拼讀,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自然段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出示讓學生認讀。
4.(1)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第一組含有會寫字,第二組含有會認字):
早晨.絨球..花漢.族鮮艷.服裝..打扮.朗讀.安靜.停.
在粗.壯影.
子坪壩.飄揚.摔跤..鳳.尾竹潔.
白認讀形式靈活多樣。
師生參與評價,重點強調生字“粗、族”為平舌音,“晨、裝、絨、摔”為翹舌音;前鼻音“漢、艷、扮”,后鼻音“靜、停、揚、鳳”等。
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復讀。學生練讀。
有關民族的詞語。
景頗族傣族阿昌族漢族德昂族
注意讀準“頗、傣、昌、昂”的字音。
5.詞語我理解
溫馨提示:
【設計意圖:先出示自讀要求,再引導學生根據(jù)要求讀課文的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
理解詞語的方法:
查字典或詞典、聯(lián)系上下文、從理解重點字入手。
2.有的詞語應該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3.有的'詞語不僅要弄清它的意思,還要想一想這個詞用在什么場合?(1)小組交流自己理解的詞語。
。2)猜猜我是誰。根據(jù)意思說出對應詞語。(課件出示7)
、僦胳浩祀S風擺動的樣子。 ( )
、谛稳萆嗜A麗。 ( )
、凵介g平整的場地。 ( )
、苓叿,邊境。 ( )
、輧扇送绞州^量,以把對手摔倒為勝的競技運動。
( )
6.生字我會寫
晨絨球漢艷服裝扮讀靜停粗影
。1)識記字形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
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識記“裝、晨”:“衣、日”是形旁,表義;“壯、辰”是聲旁,表音。
加一加:“氵+又=漢”“扌+分=扮”“讠+賣=讀”“米+且=粗”“青+爭=靜”“豐+色=艷”。
換一換:“報”把“扌”換成“月”就是“服”。
(2)說說本課每個字,提醒大家寫時要注意什么?
寫好生字四步走:
說一說。2.看一看。3.寫一寫。4.對一對。
說一說:整體結構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結構,“晨、裝”上窄下寬。
“漢、扮、讀、!薄笥医Y構,應寫得左窄右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去自學詞語,既鍛煉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艷、服、靜、粗”——左右結構,應寫得左右等寬。
看一看:關鍵筆畫的寫法。巧記字形:“豐”“色”艷。
寫一寫:老師范寫,重點指導“晨、裝”,學生練寫。 “晨”和“裝”二字均為上下結構,但要注意整個字不要寫得過長,其中“晨”字要注意“日”和“曰”的區(qū)別,“裝”字的“壯”要寫得扁一些,按正確筆順規(guī)范書寫。
對一對:再和課本對照一遍,寫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時改正。
(1)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2)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
師小結:漢字是世界上最美麗,最神奇的文字,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具有集形象、聲音和意思三者于一體的特性,掌握了漢字這一特點去學習,能幫助我們更輕松地認讀、識寫。
7.再次鞏固字詞:
把表示“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圖片和相應的詞語連線。
同桌相互聽讀課文,在讀中鞏固識字。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小組合作,逐段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討論:讀了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學習反饋(課件出示11)(填空):
課文先寫(上學的路上,來到學校);再寫(上課,下課);最后寫(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小學)。
四、自主品讀,自我感悟。
是啊,這就是大青樹下的小學!按笄鄻湎碌男W”是一所怎樣的小學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讀課文。
【設計意圖:分步驟引導學生學習會寫字,降低學生學習會寫字的難度,使學生完全、徹底地掌握會寫字書寫。】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課文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讀課文;背誦自己的喜歡的段落;了解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2、過程與方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不同的朗讀形式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西沙群島的喜愛,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目標3
教學過程:
投影出示:中國地形圖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這是黑龍江省,這是
首都北京,在這!再往南走,這就是西沙群島。他是由許多小島組成,像祖國的南大門一樣,是海防的前沿哨所。
出示板書——西沙群島
師:那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板書富饒
。ㄉ糊R讀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參觀——
播放課件:西沙群島
師配合畫面:那里的海水五光十色,異常美麗,海底更像是奇妙的公園,海灘上有撿不完的貝殼,最有趣的是可愛的大海龜,海島上群鳥紛飛,綠樹成蔭。
師:誰能說說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美麗的大海。
生:我看到可愛的大海龜。
生:我看到各種各樣的魚。
生:我看到各式各樣的珊瑚。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西沙群島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板書———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
[師:作者是怎樣描寫這美麗的風光的,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請大家打開課文默讀,找一找,圈一圈。
思考:課文是按著怎樣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chǎn)的。
生:第二自然段是寫海面的。
生:第三、四自然段是寫海底的。
生:第五自然段是寫海灘的。
生:第六自然段是寫海島的。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歸納:
作者按照地點的變化向我們介紹了西沙群島的海面——(海水顏色多),海底——(珊瑚、海參、大龍蝦、魚多),海灘——(貝殼、海龜多),海島上——(鳥、鳥蛋、鳥糞多),并且在介紹的過程中緊緊抓住了它們的特點,使得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邊出示板書:海面海底海灘海島
過渡:下面就讓我們去細細欣賞這些美麗的景物吧!首先學習海面(出示思考題)同桌交流討論、匯報)
1、一找描寫海水的句子?海水都有哪些顏色?
2、為什么海水會有這些顏色呢?請討論原因
課件出示海水:
師:誰能說說描寫海水的句子?海水都有哪些顏色?
生: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五光十色。
生:深藍的,青的,綠的。
生:淡綠的,杏黃的,淡青的。
師:這樣的海水真是五光十色。(板書:五光十色)讀一讀
師:我們來到大海邊,哇!這里的大海有藍的,綠的,
青的,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
師:為什么海水會有不同的顏色?
找學生說說海水為什么“五光十色”?并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表述。(出示課件)
生: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淺。所以從海面上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師:那就讓我們到這美麗的海水里再去感受。
生:讀
師:西沙群島不僅海水美麗,海底還有美麗的珊瑚、海參、大龍蝦。
讓我們盡情地潛入這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尋找那些海底的生物吧!
用你喜歡的方式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出示思考題)
師:好誰能說說這一自然段寫了幾種海底生物?
說說海底珊瑚是什么樣的?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
誰能找出描寫海參的句子?說說海參活動時的樣子?
誰能找出描寫大龍蝦的句子?說說大龍蝦什么樣子的?
生:這一段有三種海底生物,有珊瑚、有海參有大龍蝦。
生:珊瑚有的像綻開有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生:從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看出來的。
生:海參在海底懶洋洋的蠕動。
生:大龍蝦全身披甲,在海底劃過來,劃過去,樣子挺威武。
出示課件:
師: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真是各種形狀,海參——生(懶洋洋)
大龍蝦全身披甲——生(威武)讓我們再讀再體會
西沙群島的富饒(課件出示課文第三自然段)
生:讀
師:剛才同學們帶領老師進入了珊瑚、海參、大龍蝦的世界,其實在海中最多的還是魚。
電腦出示課件:
一群群的魚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有的身上長著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飛虎魚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好看極了。氣鼓魚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刺兒,它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shù)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生:為什么人們說西沙群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師:我也想問一下。
生:表示魚很多,水也很多。
師:你明白了嗎?這魚很多,真有點夸張,他說一半是水,
一半是魚,板書:魚多,你還能從哪看出來呀?
生:各種各樣的魚數(shù)不清。
生:魚成群結對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
師:感受到什么?
生:魚非常多。
師:從成群結對感受出魚很多。同學們,不同的詞語同樣
能讓我們感到魚很多。現(xiàn)在讀一下我們喜歡的句子。
生:讀。
師:誰來說說你喜歡的句子。
生:我喜歡“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shù)不清。”
師:這句話帶給你怎樣的'感覺,你就怎樣讀。
生:讀。
師:你還喜歡哪句話?
生:有的……有的……
師:這句話很長,來,喜歡這句話的同學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
生讀:有的……有的……
師讀:西沙群島的魚遠遠不止這些,太多啦!正像人們說
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請看選擇題(電腦出示)
選擇題:
“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边@句話的
意思是:
、偎汪~正好各一半。()
、谒芏唷#ǎ
、埕~很多。()
選擇③,“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說明了西沙群島的魚
很多,夸張地描述了魚占了海洋中的一半。
西沙群島的海底恰似一個美麗奇幻的魚的世界,
讓我們再讀再體會西沙群島的富饒。(課件出示課文)
。ㄒ蝗喝旱聂~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一半是魚。)
[點評:師:剛才我們游覽了各種各樣數(shù)不清的魚,現(xiàn)在我們就到海灘上、海島游一游看一看。
師:浮出水面,我們漫步在細軟的沙灘上。
請女生朗讀描寫貝殼的句子,男生朗讀描寫海龜?shù)木渥印?/p>
邊讀邊思考他們各有什么特點?能否各用一個詞來概括。
生:交流師:板書:貝殼千奇百怪
海龜有趣
師:讓我們男女生互換,再讀第四節(jié),邊讀邊體會他們的特點。生:再讀。
師:如果說海里是魚的世界,西沙群島的岸上就是鳥的天下。
老師和你們配合著讀好這一小節(jié)
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島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樹林里棲息著——(各種海鳥),樹下堆積著——(厚厚的一層鳥糞),這是非常寶貴的肥料。
。ㄎ澹⿲W習最后一節(jié)
引讀:西沙群島就是這樣一個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島上的英雄兒女——(日夜守衛(wèi)著祖國的南大門)。隨著——(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可愛的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總結: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條理清晰。按總述分述的順序敘述。分述部分又是按照“海面——海底——海灘——海島”這樣的層次圍繞“風景優(yōu)美、特產(chǎn)豐富”展開具體敘述的。著重寫了物產(chǎn)豐富,從而突出了主題“富饒”,課文又抓住西沙群島的特點來描述。用詞準確、生動、形象,是這篇課文表達方法上的特點。
六、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2、背誦2、3自然段。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1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能力。
3、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4、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之美,語言文字之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發(fā)想象:請同學們仔細聆聽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這使你產(chǎn)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
3、遷移導入:詩歌和音樂一樣,它們的美需要我們用心去想象、感受、體會。提起這首詩的作者蘇軾,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你愿意讀讀他的詩歌嗎?(學生可以朗讀、背誦、或用歌唱等多種形式來匯報,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吟唱《水調歌頭》,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對蘇軾的了解。)
4、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欣賞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師范讀。
二、引導自學,學有所得。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學古詩的方法,再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學生交流自己設計的學習方法。
2、教師推薦學法,(1)熟讀中理解題意、詩意。(2)借助字典、資料來理解題意、詞意,講出重點詞的意思。(3)由詞到句串講詩意。(4)熟讀成誦。(5)提出疑問,合作解決。
3、學生自學、教師參加入學習小組中,適時引導。
4、學生進行自學匯報:教師在匯報環(huán)節(jié)中主要起到引領作用,使學生匯報有序進行?梢韵壤收b古詩,然后匯報題意,再講詞意詩意。
教師提出認真聽取他人匯報的要求:
(1)學會聆聽,找出優(yōu)點。(2)不足之處,加以補充。(3)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三、欣賞古詩,體會意境。
1、過渡:剛才我們初步通過學習這首古詩,了解這首詩的大意,但如果我們想領略其中的美,還遠遠不夠,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對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師提出詩歌審美三法:
第一法:讀中感受詩歌韻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詩歌畫面美。
第三法:用心體會詩歌意境美。
4、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5、進行審美收獲的匯報交流。
(1)學生匯報通過劃停頓,標重讀,來朗讀詩歌感受到韻律美。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各種形式,來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學生匯報通過想象看到的美麗畫面。教師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喜歡表達的同學說說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樣的美麗。喜歡畫畫的同學來畫畫西湖晴雨時不同的景象,從而感受畫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課件出示:美女西施)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體會濃妝與淡妝兩種不同風格的美,同時教師要滲透正確的審美思想,使學生從小樹立起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詩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課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時兩種不同的風光)
引發(fā)學生進行積極的聯(lián)想,體會作者用西子的兩種美麗來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體會情感。
空蒙的山,閃動光影的水,迷蒙細雨構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樣的意境呢,你想說些什么。
再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詩人的感受——飽含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時可以適時補充:杭州是蘇軾的第二故鄉(xiāng),他深受百姓愛戴,所以對西湖有著特殊的愛戀之情。
(5)有感情的配樂朗讀。
四、課外延伸:朗讀描寫西湖的詩詞。
五、師生互相交流學習的收獲。
板書設計:
飲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瀲滟
雨:山——空蒙比西子(嬌艷、迷人)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14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以秋雨為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
一、教學效果
本節(jié)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導入新課,設置懸念。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針對本課中把“秋天的雨”比作“鑰匙、顏料”,同時把“秋天”當作人來寫,有“香味、吹喇叭”,因此上課開始,我便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大的“79”,故作神秘地告訴學生這是秋雨姑娘送給我們的第一份禮物,然后教師談話:“你看這個心形像什么?”有的說像桃子、鑰匙……這樣自然引入課文,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于是我立即出示一組秋景圖,讓學生欣賞完后,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樣一來就激起孩子們強烈的閱讀欲望。我適時板書課題,自然而然地就引領了孩子們走進了課文,讓他們進行自由朗讀,感受秋天的美。
2、讀中感悟,讀寫結合。三年級的語文教學,還是要放手讓學生走進文本,讀進心中。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此段主要是從秋天的雨帶來的色彩中去引導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麗、豐收、歡樂。第一句是總起句,后面六句分五個方面寫秋天的雨把各種顏色分別送給了銀杏樹、楓葉、田野、果樹、菊花。在教學這段時,我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想象,讀中感悟,同時用課件出示各種顏色的菊花圖片,讓學生看到更多的'菊花色彩。品讀各種色彩的美后,引導學生理解了關鍵詞“五彩繽紛”的含義,并讓學生用動作表示“頻頻點頭”的意思,領略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其中送給銀杏樹和楓葉都是以“它把()送給()”同樣的句式進行描寫。這樣就使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通道接軌了,也讓學生把吸收到的都釋放出來了。
3、把握整體,從總起句開始。本課以秋雨為線索,從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香味、秋天的小動物幾個方面描繪了秋天。上課時,我尊重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從整體感受秋天的雨,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談自己的初讀體會。為了理清文章的脈絡,我讓學生找到每一個自然段開頭的總起句,分別找到“顏料、氣味、大家”,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二、成功之處
在這教學第二自然段中,我引導學生重點品味“五彩繽紛”這個中心詞。根據(jù)字理析詞“分解——組合”的教學要則,先將“五彩繽紛”拆分成“五”“彩”和“繽紛”三個詞素進行析解!安省弊种械摹搬辍笔莻一形多義的部首,在“彩”中表示“色彩和紋路”,“彡”和“五”是概數(shù),表示顏色多!拔宀省钡囊馑疾浑y理解,因此重點放在對連綿詞“繽紛”的字理析解上,從“繽紛”的絞絲旁入手,通過畫圖引導同學們從字理上理解其本義:“繽紛”原指旗幟后面綴連的飄帶,古代叫“旗游”,因風吹而游動飄拂之意,所以“繽紛”這個詞語帶有一種“動感”。為了進一步理解詞義,我把一些彩紙撕碎握在手中,學生很輕易地說出用“五顏六色”來形容,接著我把彩紙向空中一扔,學生說用“五彩繽紛”表示,因此,學生明白:“五顏六色”只是表示顏色多,而“五彩繽紛”不僅表示顏色多,而且還有一種動態(tài)美。
三、不足之處
回顧本課教學,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本課最后一段是總結全文,告訴我們秋天是“豐收的、歡樂的”。這一段的教學,我采用課內課外結合的方法。課內引導學生先齊讀,然后從“豐收、歡樂”這兩個關鍵詞進行想象,自由回答。課外讓學生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去踏秋,尋找“豐收的、歡樂的”秋天,可是由于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的限制,學生對于“豐收、歡樂”的秋天無法看到。因此,此項活動收效甚微。
四、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情況,在以后教學中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1、教學中應采用豐富多彩的手段,摒棄要么是大量的泛泛而讀,要么是“你體會到什么”的單一提問,這種單一化的教學手段,無法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2、學完了《秋天的雨》可以讓學生仿寫《春天的風》《冬天的雪》,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
《秋天的雨》是一篇想象奇特、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課文以秋雨為線索,抓住秋天的特點,寫了秋雨到來后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極盡描寫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麗、秋天的快樂。作者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通篇語言藝術化,給人以美感。文章描寫具體生動,用詞精確。
我在導入時,用了精美的秋景圖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更用上舒緩的音樂把學生帶進了秋天的意境,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學生對秋天的注意力和激發(fā)了對秋天的喜愛之情。帶著這樣的情感來學習課文,學生顯得迫不及待。在學習優(yōu)美文段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喜好,圖文結合,重視朗讀訓練,讀出秋景之美,讀出喜愛之情。學生在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想象圖面,融入秋情,其樂融融。課后作業(yè)能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水平和喜好來布置,既受學生歡迎,又能體現(xiàn)新課標的工具與人文的統(tǒng)一的教學理念。
教后知不足:
本節(jié)課最大的特色就是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悟情,以讀促說。學生讀的多,但讀的形式還比較單一,沒有采用多種形式,齊讀比較多,指名讀,分組讀,競賽讀太少。在讀課文后進行了評價,但讀的指導上還欠缺。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還不夠,還沒有做到大膽放手。今天的我只能用“實踐出真知”勉勵自己,今后在經(jīng)?偨Y和反思教學的同時,將不斷錘煉自己對課堂進行狀態(tài)的敏銳感知能力,讓師生的生命在課堂中得到盡情地釋放。
《秋天的雨》是一篇語言特別有韻味的寫景美文。因此我在教學之前便給它定位為重點在讓學生欣賞文章的語言的韻味,來感受秋天絢麗多彩的色彩美,美妙的聲音。重點放在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讀來感受和想象。
教學中,我首先播放了一組美麗的秋景圖引入新課。然后讓學生聽配樂朗讀,說說自己的感受。再以秋天是一把鑰匙為切入點,打開秋天的大門:抓住顏色,氣味,聲音進行教學。老師重點講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顏色。讓學生在讀中抓住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在讓學生感受秋天色彩美時,說說秋天有那些顏色便水到渠成的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最后讓學生帶著快樂的心情齊聲朗讀第二段,再次感受秋天給我們帶來的顏色之美。
第三段老師邊扶邊放,讓同桌合作學習。邊讀邊質疑,然后師生共同解決。第四段就讓學生自學。思考:當金色小喇叭吹起,森林里的小動物和植物都在干什么呢然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分角色進行表演,以便讓學生更準確地知道秋天來了,動物和植物都要準備過冬了。當秋天的雨這把鑰匙打開秋天的大門的時候,看到的五彩繽紛的色彩美,聞到各種秋天的好聞的味道。以及看見冬天來臨前動物們忙碌的身影。感受秋天的顏色美,味兒美,聲音美。最后學生以一首《秋雨歌》來贊美秋天歌頌秋天。
通過上完這節(jié)課。讓我感受頗深。思考很多。有收獲有遺憾……
課堂上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同時能較好地落實知識點,收到較好的效果。在整個課堂結構的安排上,能做到;有快有慢,有高潮低落,讓課堂有節(jié)奏感,有樂感。能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
但課堂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jié)課下來自我感覺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沒能完成預設教學目標,讓我遺憾。備課時,自我感覺備課充分,但教學中,自我感覺"預設"與"生成"沒有做到統(tǒng)一,安排計劃只能是預設的,而課堂是多變的。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15
教學要求:
1.會用查字典的方式認生字。
2.學會用預測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3.掌握“假、幾”等多音字,積累四字詞語,熟悉引號的用法。
4.積累關于團結合作的諺語。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用預測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2.掌握“假、幾”等多音字,積累四字詞語,熟悉引號的用法。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覺得預測有什么好處?
(1)組內交流。
(2)同學之間說一說。
2.為了更好地做出正確的預測,你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二、識字加油站。
1.同學們先用字典查“典、基”等生字。
2.同桌間相互檢查、互相指正。
三、詞句段運用。
1.讀準加點的`字音。
(1)自由輕聲朗讀課本中的詞語,讀準字音。注意每一行四個詞語中的加點字。
(2)小組交流:組內同學互相讀一讀。
(3)指名朗讀,注意正音,齊讀鞏固。
(4)全班交流。
(5)教師引導小結:這四行詞語,每一行帶點的都是多音字。
(6)拓展練習。
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這樣的字?你能舉個例子嗎?
2.下列成語有什么特點?你還能說出這樣的成語嗎?
(1)自由輕聲朗讀課本中的詞語,讀準字音。注意每一列三個成語的特點。
(2)小組交流:看看自己的發(fā)現(xiàn)是否和其他同學一樣。
(3)指名朗讀。
(4)全班交流。
(5)教師引導小結:這三列成語,都是含有數(shù)字的成語。
(6)拓展練習。
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這樣的成語?你能舉個例子嗎?
3.讀句子,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自由輕聲朗讀課本中的句子。
(2)小組交流:看看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全班交流。
(4)教師引導小結:對于人物的語言描寫,有的提示語在前,有的提示語在后,有的提示語在中間。
(5)拓展練習。
你能舉個例子嗎?
四、日積月累。
1.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先在組內朗讀,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獲,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討。
2.小組朗讀。
3.師生對讀,齊讀。
4.看誰最先背下來。
5.背誦比賽。
教學反思:
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引導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字、詞、句的規(guī)律,并進行遷移。如“日積月累”等訓練,都應該引導學生在自主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認字、寫詞、說句子,而后以教材為依托進一步將教學作必要的延伸。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06-20
語文三年級上冊部編版教案01-13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10-18
部編版上冊語文園地教學設計04-12
部編版高二上冊語文教案05-22
語文五年級上冊部編版教案01-16
語文五年級上冊部編版教案07-15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5篇[精選]08-28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5篇]06-21
三年級語文上冊《金色的草地》教案部編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