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先以一個小故事點出了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接著講了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歷盡千辛萬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開辟絲綢之路的歷史過程;最后點明了絲綢之路發(fā)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紐帶”。我在教學中讓學生以一位導游的身份介紹絲綢之路、交流資料等,以此來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人人參與,讓學生在有效的參與中自主閱讀,不斷探究;在感興趣的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課文意境、積累課文語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要求會寫7個生字、會認的10個字。
3.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5.通過反復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
2.學生搜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故事、常識性知識等)。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并提問: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ㄊ裁词墙z綢之路?那是一條怎樣的路?圍繞絲綢之路發(fā)生過哪些故事?……)
2.交流有關絲綢之路資料。知道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一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檢查學生讀文情況。指名逐自然段朗讀:要求字音準確、聲音洪亮。(其余學生認真傾聽,聽后根據要求評議。)
三、感悟課文內容,積累課文語言。
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隨機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3)從“目瞪口呆”、“贊不絕口”等人們的神態(tài)表情中能體會到中國的絲綢是多么的絢麗奪目,使人驚訝、贊嘆……
。4)齊讀這兩個自然段,再次體會我國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習3―7自然段:
1.默讀課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問題:張騫在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從哪兒能體會到?
2.學習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從“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和飛機……”能看出張騫開辟絲綢之路困難重重;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絲綢之路》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誰有?05-17
求《絲綢之路》的教學設計05-02
語文《絲綢之路》的教學反思01-20
《絲綢之路》語文教學反思01-19
語文課文《絲綢之路》教學反思03-14
《絲綢之路》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01-17
小學五年級語文《絲綢之路》的教案設計04-26
小學語文《琥珀》教學設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