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福利免费观看高清,综合亚洲国产2020,99热只有精品这里,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1. <address id="kobe1"></address>
      
      
      <td id="kobe1"><tbody id="kobe1"><listing id="kobe1"></listing></tbody></t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建安七子之孔融

        時間:2021-04-06 17:33:02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建安七子之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并稱。漢獻帝即位后,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shù),后兼領(lǐng)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zhàn)數(shù)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后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其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xiàn)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文學成就

          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賞孔融文辭,在他死后曾懸賞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與王粲、陳琳、徐干、阮瑀、應(yīng)玚、劉楨六位文學家相提并論,列為“建安七子”。說道“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揚雄)、班(班固)儔也。” 據(jù)《后漢書》載,孔融有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共二十五篇。 但這為數(shù)有限的遺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斷流傳,其中詩歌僅存八首。

          孔融的文章以議論為主,內(nèi)容大抵為伸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在藝術(shù)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F(xiàn)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筆的犀利詼諧見長。

          總體來看,他的散文講究辭藻的華美和字句的對稱,具有濃重的駢儷氣息,這是孔融有別于同時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時人們指出他的文章“體氣高妙”,“奮筆直書,以氣運詞”(劉師培《中古文學史講義》),這又體現(xiàn)了建安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的共同風尚。 與散文相比較,孔融的詩歌顯得遜色。

          孔融的品格與言論對當時和后世產(chǎn)生了影響,孔融反對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時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討論的論據(jù)。

          曾作《郡國姓名離合詩》分扣“魯國孔融文舉”六字,在燈謎界被尊為文人詩謎的開山作。

          個人作品

          《隋書·經(jīng)籍志》載《孔融集》9卷,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輯本,通行本有明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據(jù)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卷83載孔融有《春秋雜議難》五卷,集十卷,又有其文及奏疏。其詩又見丁福!度珴h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漢詩》。

          《古文苑》載有孔融《雜詩》2首,但《文選》李善注引屢作李陵詩,真?zhèn)文。而其詩亦近無名氏古詩一類,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系入《李陵錄別詩》。

          軼事典故

          小時了了

          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達京城洛陽。當時,名士李膺在洛陽任職,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親戚,門人一般不通報。孔融想看看李膺是個什么樣的人,就登門拜訪。他對門人說: “我是李君的親戚。” 守門人通報后,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么親戚關(guān)系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guān)于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后來太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府第,賓客把這件事告訴他,陳韙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后就不一定聰明。”孔融立即反駁道:“那么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你這么聰明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應(yīng)見《世說新語箋疏》注引《續(xù)漢書》。說的是孔融四歲時候,與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親奇怪地詢問他,他回答說:“我是小孩子,按理應(yīng)該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對他感到驚奇。

          《三字經(jīng)》中就有“融四歲,能讓梨”之語。

          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出自《后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不惑,遂與為交友。”指年輩不相當而結(jié)交為友。

          哭墳不悴

          據(jù)《御覽》二百六十二引《秦子》記載說:孔融任北海相時,在路上看見一個人在墳?zāi)惯吙奁约旱耐龈,臉色卻一點都不憔悴?兹谟谑菍⒋巳藲⒘。

        【建安七子之孔融】相關(guān)文章:

        古代文人“建安七子”之陳琳03-26

        建安七子03-18

        建安七子之一陳琳04-27

        建安七子簡介及其影響05-22

        建安有七子 風流當世稱12-19

        建安之杰是誰01-17

        建安七子-雅好慷慨,梗概多氣09-15

        語文閱讀理解之建安風骨的流變05-03

        建安風骨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