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福利免费观看高清,综合亚洲国产2020,99热只有精品这里,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1. <address id="kobe1"></address>
      
      
      <td id="kobe1"><tbody id="kobe1"><listing id="kobe1"></listing></tbody></t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古代兒童的稱呼有哪些

        時間:2022-09-28 19:53:25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古代兒童的稱呼有哪些

          六一兒童節(jié)是孩子的節(jié)日,也是我們美好的回憶。作為兒童節(jié)的主角——孩子,在古代又是怎么稱呼的呢?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代兒童的稱呼有哪些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古代未成年人都有哪些叫法?男孩15歲是束發(fā)之年,為何要束發(fā)?古代未成年人都有哪些稱呼?說起來那就太豐富了。最常見的是,古人喜歡拿孩子頭發(fā)來說事,通過發(fā)型、發(fā)式,來區(qū)別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

          “鬌”,指一個人出生后第一次剪發(fā),也是嬰兒期發(fā)型。一般在孩子三個月大時,挑個好日子為孩子剪發(fā):男孩子留囪角,女孩留頂發(fā);或者男孩留左邊,女孩留右邊。古代孩子常留下垂至眉的短頭發(fā),這叫“髦”,因此兒童有了“童髦”的代稱。

          “髫”也是古代兒童發(fā)式,頭發(fā)下垂,故有“髫”字的詞匯均指兒童,如“垂髫”、“髫發(fā)”、“髫齡”、“髫年”等等!度龂尽の菏铡っd傳》便有“臣垂髫執(zhí)簡,累勤取官”的說法,這是毛玠陳情自述,說自己年少時已負責(zé)文冊簡牘工作,多年的勤勉才取得官位。

          孩子稍長,家長最喜歡給孩子留的發(fā)式叫“丱”(guàn),頭發(fā)束成兩角,這是先秦已流行的兒童發(fā)式。自然凡含“丱”的詞匯,基本都指小孩,如“丱童”、“丱歲”、“丱角”、“童丱”。小孩七八歲時開始換牙,稱為“齔”或“齠”,《說文解字》釋稱:“齔,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惫湃司痛朔Q孩子七八年為“齔毀”、“童齔”、“齔年”“齠年”、“齠齔”等。

          還有引用文獻經(jīng)典,表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如稱13歲為“舞勺”,源于《禮記·內(nèi)則》里“十有三年,學(xué)樂、誦詩、舞勺”一語;稱15歲為“成童”,或“舞象之年”,則因《禮記·內(nèi)則》里有“成童,舞象,學(xué)射御”的說法。

          拓展

          赤子:初生的嬰兒。

          襁褓:(音qiǎng bǎo),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后來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

          齠齔:(音tiáo chèn)原意指兒童換齒之時,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歡兒戲》中寫道:"齠齓七八歲,綺紈三四兒。"

          垂髫:(音chuí tiáo)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古時兒童不束發(fā),頭發(fā)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黃口:泛指十歲以下的孩童。

          幼學(xué):十歲。

          總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頭發(fā)扎成髻,語出《詩經(jīng)》"總角之宴,言笑晏晏",指八九歲至十三歲的少年兒童。

          女子: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又稱為“豆蔻年華”。

          及笄:(音jí jī)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滿15歲結(jié)發(fā),用笄貫之,所以指女子十五歲。

          破瓜: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八字,是為十六,指女子十六歲,也可以用碧玉年華。

          桃李年華:比喻人的青春年少,代指女子二十歲。

          花信:花開之時,指女子到了二十四歲。語出宋朝詩人范成大《元夕后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男子:

          舞勺之年:原意指男孩子十三歲至十五歲歲應(yīng)學(xué)習(xí)勺舞,故代指男子十三歲至十五歲。

          舞象之年:指男子十五歲至二十歲,原本是古武舞名,語出《禮記·內(nèi)則》:"成童,舞象,學(xué)射御。”

          束發(fā):男子十五歲至二十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fā)為髻,因此作為成童的代稱。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要行冠禮,戴上表示已成年的帽子,但由于身體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因此用以指男子二十歲的年齡。

          小孩在十歲以前,人們多用動物、服飾、牙齒等表示年齡。如剛剛出世叫“嬰兒”,也叫“黃口”。這是因為雛鳥的嘴是黃色的,后來就用“黃口”來喻嬰兒。有些地方俗稱小孩為“毛毛”“小毛毛”“小毛頭”或者“齡娃”。這里的“毛毛”指孩子剛生下來時,身上、臉部有很多茸毛;“齡娃”則指從現(xiàn)在開始要計算年齡了。唐代的許碏(que第四聲)在《題南岳招仙觀壁上》中說:“黃口小兒初學(xué)行,唯知日月東西生。”就是將“黃口”的含義引申為幼童或年幼無知的孩童。

        【古代兒童的稱呼有哪些】相關(guān)文章:

        古代服飾都有哪些稱呼09-21

        古代對百姓都有哪些稱呼?06-13

        古代女子的稱呼01-23

        古代的禮俗有哪些08-26

        古代詩人有哪些01-17

        關(guān)于古代格格的稱呼08-11

        古代詩人的稱號有哪些07-19

        古代的愛國詩人有哪些03-15

        古代隱居詩人有哪些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