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從 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 對本節(jié)課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1、 《雪孩子》是擬人化色彩的童話故事課題,適合低年級,雪孩子但 是,雪孩子南方出生的孩子,對雪大都沒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印象不深 刻,感性認知較模糊,因此需要提供感性認知的材料,提高學生對雪的認 知水平。
2、在學生對北方冬季雪的認知體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情景,以教師引 導學生觀看雪景,引入主題《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激發(fā)孩子學 習《雪孩子》的感人精神,讓雪孩子的美好形象深印于孩子心靈,進而激 發(fā)學生的繪畫創(chuàng)作靈感和進行美術造型表現的興趣和靈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認識雪的特性,體會用不同的繪畫造型藝 術手段表現“雪”和“雪孩子”的形象,并能用不同的繪畫語言創(chuàng)造美麗 的雪景世界。
2、過程與方法:結合季節(jié)教育,圍繞“雪孩子”的故事,通過多種 教學手段的運用與教學的設計,展開美術教育活動,以小組合作師生互動 為主體,運用多種繪畫造型工具和語言,嘗試實踐創(chuàng)作,體驗創(chuàng)作活動的 樂趣,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操作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 情趣和學習態(tài)度。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認 識雪的特性,并通過與人合作學習,激發(fā)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美好情 感,培養(yǎng)大膽想象、敢于創(chuàng)新描繪美麗的雪景世界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體驗和認識雪和雪孩子的特性及造型。 四、教學難點 “雪”及“雪孩子”的造型和消失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五、教學方法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師生互動為主體,借助電教多媒體等手段進行啟 發(fā)、探究等直觀教學,讓學生全程體驗美麗的雪景世界。情景中體驗感受 美,合作繪畫中體驗創(chuàng)造美,評價中回味美,師生互動中享受美。
六、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認知體驗
(1)展示:圖片“雪景” ,引入主題。 寒冷的冬夜,當你進入了甜美的夢鄉(xiāng)時,冬姑娘悄悄地提著花籃 向人間撒下了白的雪花。清晨打開門窗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怎樣的情景 呢?
(2)展示圖音并茂的《雪孩子》童話故事;
(3)學生分小組討論議題; A.雪是怎樣形成的?雪的形狀、顏色是怎樣的? B.雪孩子是怎樣來的?雪孩子形狀、顏色是怎樣的? C.雪孩子為什么不見了? 2 D.你喜歡雪孩子嗎?為什么?
(二)師生互動、深入體驗
1、師引生表述“雪”的特點 “雪”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會閃閃發(fā)光,形狀有粒狀的、片狀的、 六角形的等等,落到地上、房子上、樹上是一層層的,落到臉上冰冰的、 涼涼的、冷冷的,放在手里很快會融化,踩到厚厚的雪上有時會發(fā)出咯吱 的聲響,雪還可以團成球狀,小雪球放到雪地上能越滾越大。 “雪”還可以 用來堆雪人、玩雪雕、制作各種藝術品。
2、師引生表述“雪孩子”的由來;
3、師引生議論: “雪孩子”為什么不見了?
4、師引生議論:你喜歡雪孩子嗎?為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談談感 受和體會。
5、了解“雪”與“雪孩子”的結構形狀;
(1) 、展示: “雪”與“雪孩子”結構圖片,師生議論“雪”與“雪 孩子”的結構形狀。
(2 ) 、學生拼拼、擺擺、畫畫。兩名學生上臺在投影儀上用自己喜歡 的繪畫語言工具為“小雪花” 、 “雪孩子”造型設計。
6、師引生創(chuàng)作:現在冬天又來了,在銀白色雪的世界里,我們又可 以與小雪人一起玩了,那么,我們分工合作,創(chuàng)作一幅 “美麗的雪景世 界” ,和小雪人一起快樂地玩,快樂地唱,快樂地跳吧!
(三)實踐作業(yè)、創(chuàng)作體驗
1、學生分組合作畫“美麗的雪景世界”
2、每組選代表上黑板合作畫“美麗的雪景世界”
3、播放情景音樂,學生進入創(chuàng)作.
(1)播放《小雪花》或《雪孩子》音樂;
(2)師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創(chuàng)作興趣;
(四)作品展示、享受體驗
1、學生小組展示作品,簡談創(chuàng)作體會;
2、小組交叉參觀交流,互相評價作品;
(五)攜手激勵、回味體驗 師引學生總結全課,談談自己的收獲或感受, 回味教學中的全程實踐 體驗,引出:
(1)大自然中的四季都是十分美好的 , 冬天雖然寒冷,但卻能鍛煉我 們不怕嚴寒的精神,雪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保護莊稼 ,殺死病菌, 滑雪, 堆雪人,打雪仗,玩冰雕等。因此,我們要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
( 2 )從 << 雪孩子 >> 故事中 , 我們懂得了團結友愛 , 智慧勇敢 , 關心自 然、關心環(huán)境、關心他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