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8-19題。(共7分)
1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如實地表現客觀事物,是寫作的一項基本功。
2“現實生活”或“客觀事物”,就文章的寫作來說,它無非就是構成文章內容的人、事、物、景等。學會記“實”,就是要學會真實、準確地表現人、事、物、景。這就像繪畫中的寫生,對所畫的對象,它的形態(tài)、色調、明暗、質地、量感……都能夠如實地表現出來。畫一棵樹就像一棵樹,畫一個人就像一個人。這就為繪畫創(chuàng)作打下了基礎。基礎打好了,創(chuàng)作的時候,構思一旦成熟,就可以大筆潑墨,任情揮灑,想畫什么就畫什么,畫什么就像什么,寫作也是這樣,要做到對所寫的人、事、物、景都能逼真再現,寫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你寫的一個人,一件事,一棵樹,一場春雨,別人看了,覺得不像那個樣子,不是那么回事,不符合事物的本來面目,那就不是如實記寫了。
3如實地反映、再現客觀外物(人、事、物、景等)極為重要,它不僅像繪畫的寫生那樣可以打好寫作的基礎,同時,它也在描繪、建構著一個可見可觸的外部“世界”。
4敘述、描寫和說明,正是這樣三種記“實”的能力,它們各有其獨特的作用,是我們應切實練好的寫作基本功。
⑤敘述,是對人物出身、經歷和事物發(fā)展過程的交代、陳述!炯住 如敘述“海市蜃樓”這一自然景象發(fā)生的情況:
⑥(1980年仲夏的一天)午后2時40分,在與蓬萊閣隔海相望的廟島南側海面上,隱隱約約出現了兩個小島。10分鐘后,島的輪廓越來越清楚,一幅海市蜃樓勝景出現了。島上的道路、樹木、山峰清晰可辨,建筑各異的亭臺樓閣顯而易見,行人車輛時隱時現,各種景物交相映照,當地群眾和游客為奇幻景象所吸引,興趣盎然。據記載,這次海市持續(xù)時間之長,是歷史上所少見的。
(1981年8月28日四川《文摘周報》)
⑦在整個敘述中,時間線索清晰,過程交代也很明白。
⑧描寫,是將客觀事物的形狀、情態(tài)具體地描繪、再現出來!疽摇 如,同樣是表現海市蜃樓奇幻景象的出現,作者是這樣描寫道:
、嵊浀檬谴杭,霧蒙天……聽見有人喊:“出海市了!敝灰姾L煜噙B處,原先的島嶼一時不知都藏到哪兒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 片從來沒見過的山巒,黑蒼蒼的,像水墨畫一樣。滿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隱隱露出一帶漁村。山巒時時變化著,一會山頭上幻出一座寶塔,一會山洼里又現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動著許多黑點,影影綽綽的,極像是來來往往的人馬車輛。又過一會兒,山巒城市慢慢消下去,越來越淡,轉眼間,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見了,原先的島嶼又在海上重現出來。
(楊朔《海市蜃樓》)
、饫L形繪聲繪色,具體形象地描繪了事物的狀貌,使人如見其物,如臨其境。
⑪說明,是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解說事物外在狀貌、內在特征等的表達方式!颈 還是以海市蜃樓為例,可以這樣去說明:
⑫海市蜃樓亦稱“蜃景”。光線經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fā)生顯著折射(有時伴有全反射)時,把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異幻境。常發(fā)生在海邊和沙漠地區(qū)。一般有上現蜃景、下線蜃景和側現蜃景三種,也有其他更復雜的蜃景。我國山東省蓬萊縣常見渤海廟島群島的幻景。
(《辭!贰昂J序讟恰睏l)
⑬這就是知識性很強的客觀說明了。
⑭敘述、描寫、說明都是記“實”的,反映、再現客觀事物的,但各有側重點:敘述,主要是陳述過程;描寫,主要是描繪形象;說明,則主要是解說形狀,直接說明事物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它們在寫作時,往往結合起來使用,共同擔負起記“實”的任務。
18.將下面的語句分別填入文中恰當的位置。(3分)
、偎且环N展示“空間”狀貌的藝術。
、谒且环N表述“時間”過程的藝術。
③它是一種科學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告知”藝術。
【甲】 【乙】 【丙】
19.閱讀下面材料,簡要說明下面文字的記“實”特點。(4分)
【材料】
兩顆晶亮的淚珠從京京眼睛里涌出來,“叭嗒”一聲落在手里的講義上,聲音那么響,把他自己都嚇了一跳。他立刻停止了朗讀,驚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還好,沒有人在笑話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專注和認真。他稍稍地松了口氣,這才發(fā)現,自己早已經念過了趙小楨的那一段,幾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他想跟程老師道個歉,請老師原諒,可是心里難受得要命,什么話也說不出來。這個小小的可憐的“萬卡”,不知不覺中把他的魂兒都抓走了。老天爺,寫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節(jié)選自黃蓓佳《心聲》)
答案:
18.【甲】2 【乙】2 【丙】3 每空1分,共3分。
19.答案要點:1采用了敘述和描寫兩種記“實”方法。2敘述把文章內容清晰地告訴讀者文章寫的是上課時的情景;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京京讀課文不僅感動 了自己,也感動了老師和同學。(心理描寫反映了京京讀課文的真實感受。)每要點2分,共4分。